在過去的150年裡,人類為了減少環境污染和保護地球,已經投入了大量資源來對抗硫氧化物的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硫(SO2),這種來自燃燒化石燃料的氣體,不僅對空氣品質造成影響,也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隨著環保法規的日益嚴格,各國採取了多樣化的技術來控制SO2的排放,尤其是在燃煤電廠和其他工業設施中。
硫氧化物是一個重要的環境議題,過去150年,我們的應對措施不斷演變與進步。
煙氣脫硫(FGD)系統是專門用來去除燃燒過程中釋出的二氧化硫的技術。這些系統主要包括濕法洗滌和噴霧乾燥等多種方法。這些技術不僅被廣泛應用於火力發電廠,也在垃圾焚燒、石油精煉和水泥生產等行業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典型的燃煤電廠中,FGD系統可以清除90%以上的SO2。
硫氧化物的去除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當時的英國已有初步的想法。隨著大型發電廠的建設,來自單一地點的SO2排放問題逐漸引起了公眾的關注。1929年,英國上議院裁定一名土地擁有者因SO2排放而受到損害,這起事件引發了一場針對發電廠的公眾運動,隨後也促成了SO2排放控制的立法。」
現今,許多國家的電廠仍在使用各種FGD技術來處理其排放。不僅如此,國際海事組織(IMO)也制定了指導方針,要求船舶遵循相應的排放規範。這意味著在全球環保意識抬頭的情況下,對抗硫氧化物的鬥爭仍在持續進行。
儘管這些技術在減少SO2排放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挑戰。例如,在處理燃燒過程中生成的硫酸霧時,傳統技術有其局限性。這種霧氣是由SO2氧化而成的,並伴隨著極高的腐蝕性,對設施和環境造成潛在威脅。目前,濕式靜電除塵器被越來越多地用於對抗這一問題。
新技術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來應對硫氧化物的團隊挑戰。
隨著科技的快速進步,新興的脫硫技術,如射線辐射技術等,正在全球範圍內展開研究和應用。這些新技術不僅只能有效去除SO2,還能轉化為有用的氮肥,進一步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回顧過去150年的應對歷程,行動的成效顯而易見,但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任務依然艱巨。我們面對的新挑戰還有多少,我們又該如何選擇未來的技術與政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