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炎是一種周圍心臟的纖維囊(心包)發炎的疾病。它的症狀通常包括突發的尖銳胸痛,這種疼痛可能會延伸至肩膀、脖子或背部。根據研究,這種疼痛在坐起或前傾時通常不會那麼嚴重,但在躺下或深呼吸時會顯著增加。
疼痛的位置和變化是心包炎的一個重要特徵,這使得它在診斷上與心臟病發作有所不同。
心包炎的其他症狀還包括發燒、虛弱、心悸及呼吸急促。雖然症狀的出現通常是突發性的,但也有部分患者會經歷逐漸加重的情況。心包炎的成因常常不明,但一般認為多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其他可能的原因還包括細菌感染(如結核病)、心臟病發作、癌症、自身免疫疾病及胸部創傷。
對於心包炎的診斷,醫生通常會根據胸痛的特徵、聽診時的心包摩擦音、特定的心電圖變化以及心臟周圍的液體來進行判斷。心臟病發作可能會導致類似於心包炎的症狀,但這兩者之間的某些差異往往使得診斷變得清晰。
心包炎的經典表示為聽診中可聽到的心包摩擦音,這通常位於左心臟靠近胸骨的下方。
心包炎的主要症狀是胸痛,這通常是自下心臟或左側胸部的痛感,並伴隨著向上放射至肩胛骨末端的位置。這種痛感在坐著或彎腰時得以緩解,但在躺下或吸氣時則會加深。除了胸痛外,其他可能的症狀還包括幹咳、發燒、疲勞以及焦慮。
由於心包炎的症狀與心臟病發作相似,部分患者可能會被錯誤診斷為心臟病發作。
心包炎可能進一步發展為心包積液,最終導致心包填塞。這通常是在表現出心包炎的經典症狀後緊接著產生的,然後患者會顯示出心包填塞的徵兆,包括嗜睡、低血壓、心音遙遠及頸靜脈擴張等。在某些情況下,心電圖或Holter監測會顯示出電氣交替,這代表心脏在充滿液體的心包中搖晃。診斷心包填塞通常需要透過經胸超聲檢查。
心包炎的原因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包括感染:病毒、細菌或真菌。有些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結核病是常見的原因,而在發達國家中,約85%的心包炎案例被認為是病毒引起的。常見的病毒包括柯薩奇病毒、單純性皰疹病毒以及麻疹病毒等。
除了感染外,自身免疫疾病、心臟病發作及其他各種因素皆可能導致心包炎的發生。
對於病毒性或原因不明的心包炎,治療方式通常以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如阿斯匹靈為主,並可能與秋水仙碱聯合使用來降低復發風險。在某些嚴重的情況下,抗生素、類固醇或心包穿刺可能是必要的。在抗炎藥物無法緩解的病例中,可能會考慮使用免疫抑制劑和其他新療法。
手術移除心包(心包切除)也可能在嚴重情況下考慮使用,這在改善心臟功能的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
心包炎是一個相對少見的疾病,根據統計,每年約有3人每萬人受到影響。最常受到影響的人群是20至50歲的男性,且約30%的病例會經歷多次發作。
無論是由於何種原因,心包炎的疼痛感隨著體位變化而生的情況,無疑為這種疾病帶來了獨特的診療挑戰。在此情況下,如何更好地幫助患者管理這種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