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想要成為一名教授,擁有「Habilitation」學位幾乎是必然的要求。這個學位的取得意味著候選人在研究、教學及進修等方面達到了一定的卓越標準,通常需要撰寫一篇論文。這項學位,簡稱為 Dr. habil.,是通往全職教授角色的重要階梯,並且代表著在學術界中的最高榮譽之一。
Habilitation這個術語源自拉丁文,意指“使適合或合適”。它最早的發展是在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於十七世紀形成的。
自那時起,Habilitation的意義便開始逐漸擴展,尤其是在十九世紀時,當持有博士學位的人數愈來愈多,光靠一紙博士學位已無法保證能夠有效傳遞知識。因此,德國的學術體系中誕生了撰寫兩篇學位論文的慣例:一篇是開題論文(Inauguraldissertation),而另一篇則是旨在獲得Habilitation的論文(Habilitationsschrift)。
然而,Habilitation的取得並非一勞永逸,它通常需要在取得博士學位後的五至十五年間進行獨立的研究與教學。儘管許多人申請該學位時已經在大學內任職,但達成這項學位並不保證能獲得薪資收入。
Habilitation的過程中,候選人需接受公開講座,在論文通过后方可獲得“教學的許可”,又稱為Venia legendi。
在德國的體制中,想要擔任W3級的全職教授,取得Habilitation是必要的條件。這可以通過領導研究小組、擔任年輕教授或在研究與教學方面的其他成就來證明。Habilitation的申請者(Habilitand/in)需完成一篇論文以及其他要求,並一旦合格後 加上博士學位而獲得Dr. habil.的鋪路,而這一學位是高於一般博士學位的額外資格。
在這段期間,候選人的研究水準必須遠超於博士論文的要求,並且需在無指導教師的條件下獨立完成。學科間獲得Habilitation的時間可能相當不同;一些科學領域的候選人需在四至十年間發表大量研究文章,而人文科學的候選人則通常需出版主要專著作為必備條件。
儘管有些學科在聘請新教職工時對於Habilitation並不那麼苛刻,許多候選人依舊需要滿足Habilitation的要求以獲得全職教授的研究資格。對於那些未成功獲得Habilitation的人,學校通常會延長其獲得學位的期限。
獲得Habilitation的過程涉及學術能力的長期驗證,如德國外的其他高等教育體系,所有的學術成就將在提交後由學術委員會進行審核。
在歐洲的不同國家中,Habilitation的過程與要求可能會有所不同。在法國,獲得Habilitation à diriger des recherches的特定要求會包括指導至少一名博士生並成功獲得外部資金。而在意大利,自2010年起的Gelmini改革則規定了國家科學性資格,這使得升遷過程變得更加嚴謹,尤其在科研與學術表現上。
但在各種不同的制度中,Habilitation的存在無疑為研究者們提供了進一步深造的途徑,使之在學術界中的地位得到強化。Habilitation的評估不僅取決於學術成果,還包括候選人能否在擔任教學職位中創造實質貢獻,並能在學術界中表現出色。
就像在德國及許多其他歐洲國家,Habilitation如同學術生涯中的一個里程碑,它不僅是對個人能力的認可,同時也是對其在學術界影響力的肯定。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制度的未來將如何發展?又將對全球的學術環境產生何種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