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促進胎盤排出的關鍵激素是什麼?

胎盤排出(也被稱作產後胎盤)是指在分娩後,胎盤從產道中排出的過程。這一過程發生在將嬰兒分娩出來後,直到胎盤被排出為止,這段時期被稱作分娩的第三階段。第三階段的管理可以採取主動方式,通過一些標準程序進行,或是採取期待的管理方式(也稱為生理管理或被動管理),後者允許胎盤在不進行醫療協助的情況下自然排出。雖然並不常見,但在某些文化中,產後母親會將胎盤保留下來並在接下來的幾周內食用,這種做法稱為人類胎盤食用。

生理學背景

激素誘導胎盤分離

隨著胎兒下丘腦的成熟,促使下丘腦—腦垂體—腎上腺(HPA)軸的激活,開始透過兩種激素機制引發分娩。這兩種機制的最終途徑都導致子宮平滑肌的收縮,這是一個促進胎盤分離的機械原因,因為子宮內部的變形和收縮變化導致胎盤的撕裂。

胎兒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

ACTH能夠增強胎兒的皮質醇,透過兩個機制來作用:它提高前列腺素F2α的水平,這使得孕酮的阻滯作用解除,並降低催產素受體的閾值,還增強放鬆素的表達,拉伸骨盆韌帶;同時,ACTH增加胎兒滋養層的PTGS的表達,PTGS進而生產前列腺素E2,這是一個催化劑,促進 pregnenolone 轉化為 C-19 類固醇,如雌激素。

胎兒催產素

當HPA軸被激活時,胎兒的後腦垂體開始增加催產素的生成,這促使母體的子宮平滑肌收縮。

胎盤分離的細胞變化

在妊娠的第七個月,胎盤的MHC-I複合體在胎盤與母體之間的空間中增加,這降低了雙核和三核細胞的數量。到了第九個月,子宮內膜由於滋養細胞巨細胞的減少而變薄,這使得內膜直接暴露於胎兒滋養層上皮。隨著這種暴露以及母體MHC-I的增加,T-helper 1(Th1)細胞和巨噬細胞的進入促進了滋養層細胞和子宮上皮細胞的凋亡,從而促進胎盤的排出。

胎盤分離的血管變化

在分娩後,胎兒血液從胎盤中的回流停止,導致胎盤小葉的縮小和崩潰,以及隨之而來的胎膜分離。

主動管理方法

臍帶夾閉

主動管理通常涉及在出生後幾秒鐘或幾分鐘內夾閉臍帶。

子宮收縮

子宮收縮有助於胎盤的排出,這種收縮會減少胎盤的表面積,常常在其前後形成一個暫時性的血腫。使用藥物來誘導這種收縮,通常是肌肉注射催產素。雖然使用農生產物(ergometrine)可能有噁心、嘔吐和高血壓的副作用,但使用催產素進行的母乳餵養可以刺激催產素的釋放,從而增加子宮的張力。

臍帶牽引

控制性臍帶牽引(CCT)是指在施加對抗壓力的同時拉動臍帶來幫助排出胎盤。這可能會讓母體感到不適,且需要具備專業訓練才能執行。過早的臍帶牽引可能會在胎盤自然脫離之前將其拉出,導致出血的風險。

手動胎盤取出

手動取出胎盤則是通過手動排出胎盤,通常需要麻醉或者更少見的,使用鎮靜劑和止痛劑進行。手指插入陰道及子宮頸,然後將胎盤從子宮壁上脫離並手動取出。

胎盤保留的風險

胎盤保留指的是胎盤在正常時間內未能排出。胎盤保留的風險包括出血和感染。如果胎盤在醫院環境下30分鐘內未能自行排出,且有中度出血的情況下,則可能需要手動取出胎盤。

對你有何影響?

在陸地上,大多數哺乳動物的母親都會咬斷臍帶並消耗胎盤,這主要是為了在分娩後促進子宮的收縮。隨著科學研究的增進,我們逐漸理解了胎盤排出的重要性和影響。那麼,對於每位母親來說,認識促進胎盤排出的關鍵激素,是否也能幫助她們更好地準備迎接新生命的降臨呢?

Trending Knowledge

胎盤未能自然排出?揭開保留胎盤背後的風險與管理技巧!
在自然分娩的過程中,胎盤的排出是十分重要的一環,這一過程被稱為胎盤排出期,通常在嬰兒出生後的幾分鐘內完成。然而,對於某些母親來說,胎盤卻未能如預期自然排出,這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風險。本文將探討胎盤未能自然排出所帶來的潛在風險以及針對這一狀況的管理技巧,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一問題的背後故事。 胎盤排出的生理機制 <blockquote> 胎盤的排出並非隨意發生,而是經
為什麼有些文化選擇食用胎盤?探秘胎盤食用的驚人益處!
在全球各地,胎盤的食用行為在某些文化中並不罕見。隨著對健康問題的關注日漸增強,胎盤被視為一種潛在的營養來源,並且在某些實踐中被認為具有多重益處。食用胎盤的習俗被稱為「人類胎盤食用」,其背後的原因和文化意義值得探討。 <blockquote> 「胎盤被認為是一種豐富的營養來源,包括蛋白質、脂肪和許多維生素。」 </blockquote> 文化背景
第三產程的神秘面紗:為什麼胎盤分娩如此重要?
胎盤的排出,也稱為產後胎盤,指的是在分娩後胎盤從產道排出的一個過程。這一階段被稱為「第三產程」,是產婦在生完嬰兒後,胎盤被排出的時間段。在這個階段,分娩的管理可以採取積極的方式,透過多種標準程序進行,或者採取期望管理,讓胎盤自然排出。儘管不常見,在某些文化中,婦女會在生產後的幾周內保留並食用胎盤,這一做法被稱為人類胎盤食用。這些不同的管理方式使得第三產程成為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