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界,英國的A-level(高級程度)資格素來以其嚴謹的課程設計和高標準的評核聞名於世。隨著全球教育體系的不斷變化,A-level與其他類似國際資格的比較逐漸浮出水面,揭示出許多令人驚訝的差異。
A-level是英國普通教育證書的一部分,而這一證書自1951年來就成為中學畢業生重要的學業評估工具。學生滿足大學要求後,透過UCAS(大學和學院錄取服務)申請大學,A-level成績會成為其入學的重要依據。
許多英聯邦國家也採用了A-level的體系,但這些資格的格式和內容卻因地而異。舉例來說,新加坡的A-level考試被普遍認為比英國的考試要艱難,吸引了大量追求高學術成就的學生。
在新加坡,H1/H2/H3級別的考試不僅艱難,而且競爭激烈,這使得A-level成為一個備受追捧的選擇。
在孟加拉國,A-level作為高中的另一種選擇,主要由私立學校提供。而在馬來西亞,A-level考試被認為是進入大學的標準,學生通常需要參加兩種不同的考試:劍橋A-level和Edexcel國際高級水平,這進一步強化了對該資格的需求。
從2015年到2018年,英國的A-level經歷了重要的變革,從模塊化評估轉向整體的線性評估,這一變革旨在提升A-level的學術嚴謹性。
隨著A-level的改革,所有考試集中在最後一次考試中完成,這樣避免了傳統方法中所謂的“重修文化”。
A-level與國際學士學位(IB)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IB要求學生修讀更多科目,並強調多元學科的整合,而A-level則允許學生選擇更具專業性的單科目,這使得學生能在特定領域深耕。
如香港將英國A-level作為進入多所知名大學的敲門磚,而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大學亦普遍承認A-level成績。這反映出A-level的全球影響力及其學術價值。
顯然,A-level作為一種學術資格,與其在其他國家的版本相比,具有其獨特性和挑戰性。隨著教育體系的變化,未來A-level會在全球教育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