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 Québécois(簡稱BQ)是加拿大一個聯邦政黨,成立於1990年,主要致力於促進魁北克的民族主義和主權。執政黨的成立源於當時進步保守黨和自由黨的一些國會議員的出走,這一切都發生在Meech湖協議的崩潰過程中。魁北克的獨立運動一直是該黨的核心議題,BQ的目標是追求魁北克的政治分離。
Bloc Québécois尋求創造魁北克政治脫離加拿大所需的條件,並且在聯邦選舉中僅專注於魁北克省的選舉活動。
自1993年選舉以來,BQ在魁北克的政治舞台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功。在七次連續的聯邦選舉中,該黨曾以54席成為魁北克的最大政黨,並在國會中成為第二大或第三大政黨。然而,2011年的突然失利使其席位數量減少至僅僅四席,喪失了官方政黨地位,大大削弱了它在聯邦政治中的影響力。
BQ的政治定位被描繪為社會民主主義和分離主義,支持多項進步政策,包括堅持訂立《京都議定書》,堅持墮胎權、LGBTQ+權利以及安樂死合法化。在與魁北克的省級政黨Parti Québécois(PQ)的強大聯繫中,BQ也吸引了廣泛的選民,包括有組織的勞工團體和保守的農村選民。
粵方的成員和支持者在法語中稱為“bloquistes”,他們的支持範圍從社會主義者到較為保守的農村選民不等。
1990年,BQ作為一個臨時的聯盟成立,旨在促進魁北克的主權問題。該黨的創始人盧西安·布沙爾曾是聯邦進步保守政府的內閣成員。隨著1995年魁北克獨立公投的舉行,BQ全力支持“是”的一方,然而在最後的投票中未能成功,僅有50.6%的選票支持獨立,最終以微弱的劣勢失利,這對BQ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隨著吉爾斯·杜赫普的領導,BQ在接下來的幾次選舉中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影響力,包括在2004年再次贏得54席。然而,隨著政治環境的變化,包括保守黨的崛起,BQ於2006年和2008年失去了一些席位。
“2008年,如果沒有Bloc Québécois,哈珀將形成多數政府。”——吉爾斯·杜赫普。
2011年大選中,BQ遭受重創,僅獲得四席,隨後失去了官方政黨身份。失去官方地位的影響不可小覷,這使得該黨在國會中的發言權被大幅削弱。
在未來的選舉中,BQ逐漸恢復票源,2019年贏得32席再度獲得官方地位。更重要的是,在加拿大全國性政黨中,BQ持續保持其魁北克特殊利益的倡導者角色,因為魁北克的政治現實使得其位置仍然不可或缺,尤其是當聯邦政府處於少數派時。
“BQ與新民主黨(NDP)共同分享權力平衡。”
現今的BQ,儘管經歷了多次低谷和挑戰,但在魁北克的形勢仍表現出堅韌的政治實力。支持者和分析家都對其未來抱有不同的看法。隨著政治局勢的不斷變化,BQ的角色將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