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轉換器是一種排氣排放控制裝置,它可以將內燃機排放的有毒氣體和污染物通過催化氧化還原反應轉變為較少有毒的污染物。這項技術的使用大多集中於汽油或柴油驅動的內燃機,甚至一些煤油加熱器和爐具也會採用此技術。
催化轉換器的出現,源於20世紀70年代美國環保法律的要求,促進了汽車運行時的排放控制措施。
催化轉換器的最早形式,最早是在19世紀末的法國誕生。當時僅有幾千輛油車在公路上行駛,這些原型使用了鍍鉑、鉑、鈀的惰性粘土材料封閉於金屬缸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催化轉換器的技術經歷了多次革新與改進。
催化轉換器的核心組件包括支架、洗料及催化劑本身。支架大多由陶瓷單體組成,具有蜂窩結構,這樣的設計可以大幅提高表面積。洗料主要用於將催化材料擴散至更大表面,通常由鋁氧化物、二氧化鈦或其它混合物製成。在催化劑材料方面,白金是最常見且活性最高的選擇,另外鈀和鉑也被广泛使用。
催化轉換器通常需要在400°C的高溫下有效運行,這就是為什麼它們必須盡可能靠近發動機安裝的原因。
兩向催化轉換器有兩個主要功能:將一氧化碳轉化為二氧化碳,以及將碳氫化合物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這類轉換器多用於柴油引擎中,且在1981年前仍廣泛用於美國和加拿大市場的汽油引擎。
三向催化轉換器則可額外控制氮氧化物(NOx)的排放,自1981年起成為美國和加拿大車輛排放控制的標準配置。它們可同時進行氮氧化物還原和碳、碳氫化合物與一氧化碳的氧化反應,進一步降低排放對環境的影響。
從汽車的設計到運行,催化轉換器的存在使得環保要求得以滿足,同時降低了對氣候的影響。
儘管催化轉換器的功能強大,但在高負載運行條件下,催化轉換器的效率會下降,這使得設計者面臨技術挑戰。為了防止過高的催化劑溫度和不良化學反應,汽車的燃油系統通常需要精確調整,以保持最佳的空燃比。
在柴油引擎領域,最常見的催化轉換器為柴油氧化催化轉換器(DOC),它能有效轉化柴油中的顆粒物和氫化合物,達到約90%的效率。此外,目前已有選擇性催化還原(SCR)技術,利用氨氣將NOx轉化為氮氣和水,進一步提升排放控制效果。
隨著汽車技術的進步和環保法規的日益嚴格,現今的催化轉換器已經成為現代交通工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不僅改善了空氣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全球變暖的進程。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又能如何在未來進一步優化這些排放減少技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