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骨,常被稱為鎖骨或鑰匙骨,是一根長約6英寸(15公分)且呈S形的細長骨頭,扮演著將肩胛骨與胸骨相連的支撐角色。每個人身體兩側各有一根鎖骨,它是人體中唯一一根橫向躺著的長骨,與肩胛骨一起構成了肩帶。在部分脂肪較少的人身上,鎖骨的位置非常明顯,因此其被命名為拉丁語的“clavicula”,“小鑰匙”,因為它在肩膀外展時的旋轉運動,彷彿是一把鑰匙。
鎖骨是一根薄而雙曲的長骨,位於第一肋骨的正上方,作為支撐,保持肩胛骨在適當位置,讓手臂可以自由垂掛。鎖骨的內側圓形端(胸骨端)與胸骨的胸骨莖關節相連,而外側扁平端(肩峰端)則與肩胛骨的肩峰關節相連。
鎖骨的內部由一層的鬆質骨和一層的緻密骨外殼組成。這層緻密骨的形成與包裹在骨頭上的筋膜層有關,刺激鄰近組織的骨化。
鎖骨的主要功能包括:
鎖骨在生長過程中最早開始成骨,但卻是最晚完成的骨頭,約在21至25歲之間完成完骨化。
鎖骨的骨折通常是因為外部撞擊或摔倒造成的,尤其是在手臂伸展時的情況下,最常見的骨折部位是兩曲處的交界處。在大多數情況下,受損的肌肉會使內側骨端抬高,有時可能會刺穿皮膚。
在原始的硬骨魚中,鎖骨已經出現並與鰭相連,但在大多數現代魚類中則缺失。隨著演化,許多哺乳類動物的鎖骨也會縮小或消失,讓肩胛骨擁有更大的運動自由,這對於快速奔跑的動物來說非常重要。
鎖骨的形狀和結構在不同物種之間都有所差異,而人類的鎖骨特徵可能早在300至400萬年前就已經開始形成。正因如此,不同的動物和人類的鎖骨也揭示了它們演化過程中的動作模式和生存需求,這令人深思:鎖骨的演化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聯到底有多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