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洲,這個被冰雪覆蓋的遙遠大陸,一直以來都是全世界最冷的地區。大多數人對南極的印象可能僅限於其嚴酷的氣候和冰塊,然而在這片極端的環境中,卻也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溫度紀錄。今天,我們將帶你走進南極的氣候世界,探索這個冰雪大陸的極端溫差及其背後的真相。
南極的氣候以其寒冷和乾燥著稱。這裡的年均降水量僅有166毫米(6.5英寸),絕大部分降水以雪的形態出現。南極的氣候類型被劃分為冰蓋氣候,幾乎全境均被厚度超過1500米(5000英尺)的冰層所覆蓋。根據相關數據,南極贮存著全球90%的冰和超過70%的淡水。
“南極的極端寒冷使其成為地球上最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
在南極的冰冷世界中,最令人注目的莫過於它的溫度紀錄。1982年1月30日,南極的最高溫度達到了19.8 °C(67.6 °F),這一驚人的數字是在Signy研究站記錄的。而在2020年2月6日,阿根廷的Esperanza基地也創下了18.3 °C(64.9 °F)的最高記錄,這在南極主陸的最高氣溫中可謂是罕見的。
“南極的最高溫度歷史紀錄顯示,儘管這裡壓倒性的寒冷,但在某些時期內,也能出現驚人的高溫。”
與高溫紀錄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南極的低溫紀錄。1983年7月21日,Vostok站測得了−89.2 °C(−128.6 °F),這是南極有可靠測量的最低氣溫。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溫度比於乾冰在海平面壓力下的昇華點低了10.7 °C(19.3 °F)。另外,根據衛星測量,2010年8月10日,在東南極高原的無雲區域甚至觀測到−93.2 °C(−135.8 °F)的地面溫度。
南極的降水量分布極其不均。沿著南極半島的降水量可達380至640毫米(15至25英寸),而內陸高地的降水量則低至50毫米(2.0英寸),使這裡成為一個相對乾燥的沙漠地帶。這種低降水量加之低溫的結合,導致南極的空氣非常乾燥,這為在南極運作的科學家和探險者帶來了持續的挑戰。
南極幾乎完全被冰蓋覆蓋,涵蓋90%的全球冰量。冰架是南極海岸線的主要特徵,約占75%的海岸線由浮冰構成。這些冰架從陸地緩慢流入海洋,然而其質量損失包括滑動因海水溫度上升所導致的融化。這種變化對全球海平面變化有重要影響。如果所有的南極冰蓋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預計將上升超過60米(200英尺)。
隨著氣候變化的加劇,南極的情況令人擔憂。研究顯示,東南極的冰厚度在以每年約1.8厘米的速度增長,而西南極卻以每年0.9厘米的速度減薄。這種不均衡的變化不僅影響當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也對整體全球氣候體系構成了挑戰。
南極的環境變化持續引起科學界的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研究試圖揭示這片冰雪大陸的未來走向。隨著氣候暖化,南極或將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在此背景下,對於全人類而言,了解南極的變化和影響將變得尤為重要。
在面對南極冰川的破裂和氣候變化的挑戰時,我們是否能夠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保護這一珍貴的自然資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