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金紅石的晶體結構:它是如何影響其獨特性質的?

金紅石(Rutile)是由二氧化鈦(TiO2)組成的氧化礦物,為天然二氧化鈦的最常見形態。金紅石以其獨特的光學特性而聞名,包括極高的折射率及顯著的雙折射。這些特性使得金紅石在某些光學元件的製造中非常有價值,尤其是在極長的可見光和紅外光波長仍然有效的偏振光學中。

在2005年,塞拉利昂共和國的金紅石年產量佔全球的23%,而到2008年更增至約30%。這個數據凸顯了金紅石在全球資源中的重要地位。

金紅石的結晶結構

金紅石具有四方晶格結構,單元格參數為 a = b = 4.584 Å,c = 2.953 Å。其結構中的鈦陽離子以六配位形式存在,意味著它們周圍包圍著六個氧原子所形成的八面體。而氧陰離子則以三配位形式出現,這使得金紅石的晶體結構獨特且具有穩定性。

金紅石在所有溫度下都是 TiO2 中最穩定的多型晶型。

此外,金紅石的結構有助於其光學特性,特別是在高溫和高壓的變質岩及火成岩中廣泛存在。加之它的最低分子體積,這使得金紅石通常是大多數高壓變質岩中的主要鈦含量相。例如,在角礫岩環境中,金紅石被視為一種常見的附屬礦物。

金紅石的應用

在海灘沙中形成的大量金紅石,是重礦物和礦石沉積的重要成分。礦工們提煉並分離這些有價值的礦物,主要用於生產耐火陶瓷、顏料及鈦金屬的生產。精細粉末化的金紅石是明亮的白色顏料,廣泛應用於油漆、塑膠、紙張和食物中。

鈦白顏料是全球鈦的主要用途。

此外,金紅石在光電領域的應用也漸受重視。作為一種大型帶隙半導體,金紅石近期被大量研究,用作光催化劑及稀磁性材料。研究通常利用合成金紅石,而非常規的礦物來源材料。

合成金紅石

合成金紅石首次在1948年被生產出來,並以各種名稱出售。可以通過Becher過程將鈦礦石鐵鈦礦轉化為合成金紅石。高純度的合成金紅石透明且幾乎無色,略帶黃色,且能通過摻雜以製成多種顏色。

合成金紅石的高折射率賦予其與鑽石類似的外觀。

儘管合成金紅石在珠寶中並不常見,因為其硬度僅為摩氏硬度6,但隨著鈦 dioxide的光催化活性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一領域的研究仍在不斷推進。

結論

總結來看,金紅石的晶體結構與其獨特性質密切相關,並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無論是其在光學、陶瓷還是半導體方面的應用,金紅石的發展依然充滿著潛力與挑戰。而在未來,我們又該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並發展金紅石的特性呢?

Trending Knowledge

金紅石的顏色之謎:你知道為什麼有些標本會呈現深紅色嗎?
金紅石,化學組成為二氧化鈦(TiO2),是最常見的天然二氧化鈦形式。這種礦物以其獨特的光學性質而聞名,尤其在工程與製造行業中擁有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當我們論及金紅石的顏色時,尤其是那些深紅色的標本,許多人可能對其顏色的來源感到好奇。 <blockquote> 金紅石這個名字源自於拉丁文rutilus(紅),這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它在某些標本中所展現的深紅色。這種深紅色是如何
天然金紅石的驚人秘密:為什麼它在光學界如此受歡迎?
天然金紅石(Rutile)是一種由二氧化鈦(TiO2)組成的氧化礦物,擁有眾多令人驚嘆的光學特性。這種礦物的稀有多型物,如金紅石的多晶型,包括錳鐵鉻礦和鈦鐵礦等,使它在光學界中占有一席之地。其高折射率、大雙折射性和高色散特性使得天然金紅石成為製造特定光學元件的理想材料,尤其是在偏振光學領域中,能夠有效應用於可見光及紅外光範疇中,長達約4.5微米。 <blockquote>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