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鯊(Somniosus microcephalus),也稱為腐肉鯊或灰鯊,屬於「睡眠鯊」科,是現存最大型的鯊魚之一,主要棲息於北大西洋和北極海域。這種鯊魚以其驚人的壽命而聞名,儘管出於其棲息地的深度與偏遠性,格陵蘭鯊的研究仍相當有限。
格陵蘭鯊的壽命被估計在250至500年之間,是所有已知脊椎動物中壽命最長的。
格陵蘭鯊的體型龐大,成年的格陵蘭鯊可長達6.4米(21英尺),體重超過1000公斤(2200磅)。牠們大約在150歲時才能達到性成熟,幼鯊則是在約8至18年的孕期後出生。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鯊魚是雜食性食肉者,牠們的食物包括魚類、海豹以及腐肉。
格陵蘭鯊是一種厚實的鯊魚,具有短而圓的吻部、小眼睛以及小型的背鰭和胸鰭。雌性通常比雄性更大,其顏色也從淺灰色到黑棕色不等。身體表面一般是均勻的顏色,偶爾會出現白色斑點或微弱的黑色條紋。
格陵蘭鯊的眼睛通常受到一種叫Ommatokoita elongata的藏身蟲侵擾,這種寄生蟲可能會顯示生物發光,以引誘獵物,形成一種互利的關係。
類似於其他富有侵略性的掠食者,格陵蘭鯊在北極生態系中也被定位為頂級掠食者。牠們主要以魚類(如鱈魚、狼魚、鳕魚及鯊魚)和海豹為食。有些個體甚至會吞食小型鯨類。小型格陵蘭鯊則以魷魚及其他海洋生物為主要食物。
格陵蘭鯊能夠對浸入水中的腐肉散發的氣味非常敏感,並因此經常聚集於漁船附近。
格陵蘭鯊偏好在0到1,200米的淺水中生活,並在冬季會聚集到較淺的水域以吸收熱量。這種鯊魚的移動速度很慢,通常以每秒0.34米的速度游動,這使得牠們的捕獵方式極具策略性,通常選擇在獵物熟睡時悄然接近。
格陵蘭鯊被認為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脊椎動物,研究表明其壽命可達390年。由於牠們的成熟速度緩慢,使得對其保護與管理至關重要。研究顯示,格陵蘭鯊的幼鯊在母體內經過8至18年的孕期後誕生,每胎的產仔數量約在10隻左右。
格陵蘭鯊今日面臨的威脅有多方面,包括過度捕撈與海洋環境變化。這種鯊魚的捕捉主要為應用在工業捕撈時的附帶捕獲。與此同時,隨著北極海冰的減少,這也將影響到格陵蘭鯊的生態系統與食物鏈。
在格陵蘭的文化中,格陵蘭鯊的肉被加工為一種名為Hákarl的傳統食品,這是將其肉經發酵處理後乾燥而成的美食。雖然肉類本身含有毒素,但經過處理後可被安全食用,成為當地的重要治癒與美味的象徵。
格陵蘭鯊在寒冷的海域中,保存了超過數世紀以來的生物與文化資料。隨著研究的深入,未來我們或許能發現更多關於這種神秘生物的奧秘,並且也許能夠更好的保護它們。那麼,在這漫長的歲月中,這些深海巨人的生存之道又隱藏著多少未解的秘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