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教育界中,合作學習被廣泛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其不僅限於將學生隨意分組,而是需要精心設計的讓學生在小組中有目的地進行合作。這種學習方式強調「積極的相互依賴性」,即每位學生都必須充分參與並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而這一切都圍繞著共同的學習目標展開。
學生在合作學習的環境中能夠互相利用資源和技能,增進彼此的學習效果。
合作學習的成功實施依賴於五個關鍵要素:積極的相互依賴、個人與小組的責任、面對面支持性互動、社交技能的培養與小組處理。根據Johnson與Johnson的元分析,與單獨或競爭性學習的學生相比,參與合作學習的學生在學業成就、自我肯定、同學友善程度以及社會支援的感知上均有顯著提高。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社會理論學家如Allport、Watson、Shaw和Mead就已開始探討合作學習理論,發現小組合作能提高工作效率。1937年,May和Doob進一步證實合作能更有效地達成共同目標,推動了該理論的發展。教育學的先驅者如John Dewey、Kurt Lewin和Morton Deutsch強調了合作學習在社會技能和知識發展上的重要性。Dewey認為,學校中的學習應能延伸至民主社會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能力。
合作學習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促進學生之間互動的機會。
成功的合作學習需包含以下五大要素:
積極的相互依賴:每位學生都要承擔責任,並相信只有團隊成功,個人才能獲得成功。
面對面支持性互動:小組中的成員彼此協助,解釋所學,鼓勵彼此完成任務。
個人與小組的責任:每個成員必須證明自己對學習內容的掌握,避免任何「社會懈怠」行為。
社交技能:這些技能(如溝通、領導及衝突管理)需要被明確教授,以促進合作學習的成功。
小組處理:小組成員需要反思彼此的行為,確定哪些行為是有效的,以便改善合作效率。
有許多技巧可以用來實現合作學習,其中一些容易實施:
思考-配對-分享的技巧使學生能沉思後再與同伴討論,這樣的過程有助於深化理解。
拼圖技巧(Jigsaw)則讓學生在小組內部分擔不同的主題,互相學習,最終向同伴教授所學內容。
回合桌(Rally Table)讓學生在不斷更換的夥伴間討論問題,促進思想的交流與碰撞。
透過多樣的合作學習技巧,學生不僅能在學業上取得更好的結果,也能在社交技能上得到鍛煉,增加自我肯定和同伴之間的信任。這種學習方式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共同學習中找到成就感。
許多研究證實,透過合作學習的學生在認知與情感上都有顯著的成長。
最後,思考一下:在您的學校環境中,如何有效地實施這些合作學習元素,好讓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的明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