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骨病,亦稱為骨形成不全症,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讓患者的骨頭非常脆弱,容易斷裂。這種疾病的症狀從輕微到重度不等,而嚴重程度主要取決於不同類型的脆骨病。根據現有研究,脆骨病主要可分為四個臨床類型:I型、II型、III型與IV型。每一類型的特徵、影響和預後各有不同,以下將詳細介紹這四種臨床類型及其令人驚訝的差異。
許多成年人因脆骨病而遭受的最常見症狀包括藍色巩膜、矮小身材、關節鬆弛、聽力喪失以及牙齒問題。
I型脆骨病是所有類型中最輕微的,患者的膠原蛋白品質正常但數量不足。通常患者骨折的頻率高於一般人,但不及重度型患者。這類型患者通常還會出現輕度的脊椎側彎,也可能有聽力下降及青少年期間的身材矮小。值得注意的是,許多I型患者一生中仍能維持正常的生活品質。
II型脆骨病被認為是致命的型別,通常在出生後不久就會導致嬰兒致死。這類型患者的膠原蛋白結構嚴重缺陷,通常在出生時會有多處骨折,且多數在出生後的一年內無法存活。這類型是唯一一種被視為與成年生存不相容的脆骨病類型。
III型脆骨病患者的膠原蛋白數量雖然足夠,卻品質不足,導致骨骼持續變形並伴隨著頻繁骨折。此類型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經歷數百次骨折,並且需要持續的醫療照護。一些患者直到青少年的時候仍能學會行走,但大多數會面臨身高矮小及呼吸困難等問題。
在III型患者當中,許多人逐漸面臨癲癇及其他神經問題的挑戰。
IV型脆骨病的特徵介於之前提到的三個類型之間,這類型的患者骨骼質量良好但質量不足,造成變形或骨折的機會相對較高。IV型患者的情況差異極大,而通常在青少年時期開始出現更頻繁的骨折。儘管多數狀況不會影響生命期望,但許多患者會經歷聽力喪失和脊椎變形等問題。
脆骨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症狀及家族病歷,並可透過基因測試進一步確認。盡管目前尚無根治辦法,但確診後的患者依然可以通過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及適度的鍛煉來改善生活質量。針對重度骨折的急救、牙齒護理及維持健康的飲食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大多數脆骨病患者皆能在生活中獲得相對獨立的能力,儘管面對著生理上的挑戰。
透過對脆骨病四種臨床類型的了解,我們得以深刻認識這一罕見遺傳疾病的複雜性及其對生命的影響。不同類型之間的差異讓我們反思,對於這種罕見疾病的治療和支持,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