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狀胬肉,也稱為“衝浪者之眼”,是一種粉紅色、呈三角形的組織增生,通常從結膜向角膜生長,起初通常位於靠近鼻子的角膜上。這種增生雖然通常生長緩慢,但在少數情況下會影響視力。雖然該症狀對人體的影響並不明顯,但在許多地區,確診率竟高達33%。對於居住在靠近赤道的男性而言,他們發展出此症狀的機會更大。究竟是何原因導致這一現象?
翅狀胬肉的成長部分可能與長期的紫外線照射和風沙有關,父母的基因及個人的環境亦影響其發展。這種良性增生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上升。
翼狀胬肉的症狀包括持續的紅腫、眼部炎症、異物感、流淚及乾癢等。在疾病進展到一定程度時,它可能會影響視力,甚至遮蓋角膜的光學中心,導致散光及角膜疤痕。許多患者對其美觀所造成的影響感到不適,這時可能會尋求醫療幫助,因此外觀上的問題也慢慢成為主要症狀之一。不少患者發現,普通隱形眼鏡的佩戴變得不適甚至無法佩戴,雖然定制型隱形眼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佩戴體驗。
雖然翼狀胬肉的確切原因尚不明,但它與風、一系列陽光及沙粒的過度暴露有關,因此較多出現在赤道附近以及多風的地區。此外,男性發病的機率是女性的兩倍,這也引發了人們對於性別差異的思考。
翼狀胬肉的病理特徵包括膠原纖維的彈性疾病(如: 風化性彈性病)和纖維血管增生。該增生的前部被稱為“翼狀胬肉頭”,並通過“頸部”連接到其主體。有時在翼狀胬肉頭附近可見名為「斯托克線」的鐵沉積線,這條線的出現預示著其生長的模式。研究指出,翼狀胬肉的向鼻生長偏好可能由於側光聚焦現象導致,即太陽光的輻射通過角膜側面,使總體照射至眼睛中心的強度加強。
翼狀胬肉的診斷通常不需要特定的檢查,然而,當病情惡化時,角膜地形圖這一技術是比較實際的檢測方式。此外,醫生在診斷的過程中需與類似症狀的疾病進行鑑別,如瞼乳頭(pinguecula)及偽翼狀胬肉。這些相似症狀的疾病雖然在病理上相似,但生長繁衍的方式及部位有所不同。
由於翼狀胬肉與過度陽光或風的暴露有關,佩戴有護側的防曬眼鏡和寬邊帽,並在白天使用人造淚液,能有效防止其形成或阻止進一步的生長。特別對於衝浪者等水上活動參與者,他們應佩戴能阻擋100%紫外線的護眼裝備。遺憾的是,許多面臨高風險的勞動者和運動員對這一保護措施的必要性認識不足。
一般而言,翼狀胬肉並不需要手術治療,除非其生長到影響視力的程度。對於一些症狀如眼睛刺激的情況可以透過人造淚液來緩解,若症狀無法忍受,則可能需要考慮手術介入。根據研究報告,結膜自體移植手術相較於卵膜移植術,在六個月內的復發率更低,但哪種手術更能改善視力或生活質量仍需進一步研究。
結膜自體移植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技術。當翼狀胬肉切除後,術者會移除覆蓋在巩膜上的結膜層,並將健康的結膜組織移植到切除的部位。有研究指出,使用卵膜移植在翼狀胬肉切除中也效果顯著,卵膜具有良好的再生和抗炎特性。但其本身的復發率並不理想,因此仍需與結膜自體移植進行比較。
儘管翼狀胬肉是一種良性病變,但它卻對生活的影響既包括視力的影響,也包括心理的影響。是否該重視這一疾病與日常生活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