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是人體內最為神奇的細胞類型之一,擁有自我更新及分化成多種不同細胞的能力。這使它們在治療血液疾病上展現出巨大潛力。幹細胞移植(HSCT)是將多能造血幹細胞從骨髓、外周血或臍帶血中移植到病人體內,以生產健康的血細胞。這一過程的複雜性和挑戰性引發了眾多健康議題,對許多患者而言,這可能是他們生命的希望。
「從一顆幹細胞開始,我們能夠重啟整個血液系統。」
幹細胞移植主要分為自體移植、同系移植和異系移植。自體移植是使用患者自己的幹細胞,這樣可以減少免疫排斥的風險。相對而言,同系移植則是來自一名基因完全相同的雙胞胎,而異系移植則是需要找合適的供體。它們的主要用途是治療某些類型的癌症,如多發性骨髓瘤、白血病和淋巴瘤等。在移植之前,通常需要進行放療或化療,以抑制患者的免疫系統。
幹細胞移植的適應症有惡性和非惡性疾病兩大類別。在惡性疾病中,包括急性和慢性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等。而在非惡性疾病中,常見的有地中海貧血、鎌狀細胞貧血和重度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等。隨著存活率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患者尋求此項技術,以應對自身的健康挑戰。
「幹細胞的潛力不僅限於癌症,還包括自身免疫疾病及遺傳性骨骼發育異常。」
根據最新的全球報告,幹細胞移植的程序正在穩步增加。在2006年,全球開展了超過50,000例的幹細胞移植。隨著時間推移,對於如何克服移植後棘手的並發症如感染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研究仍在持續。然而,這些程序並不是完全無風險的,大約60%的患者在一年的存活率中遇到不同的挑戰。
幹細胞的來源可以是骨髓、外周血和臍帶血,骨髓移植通常需要從供體的髖骨中提取血液,而外周血幹細胞的提取則通過使用促血細胞產生因子來促進幹細胞進入外周血。這些幹細胞可以在冷凍環境下儲存數年,這一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未來的治療提供了可能的希望。
「冷凍儲存技術讓我們能夠保留幹細胞的活性,為患者提供未來治療的可能性。」
一旦幹細胞進入患者體內,它們需要幾個星期的時間在骨髓裡增長,然後才能恢復正常的血細胞數量及免疫系統。不過,移植過程中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感染的風險。在免疫系統脆弱的情況下,患者會面臨更高的感染風險,使得醫療團隊必須額外小心。
幹細胞移植後,患者最常遇到的並發症包括感染、肝靜脈阻塞病、口腔黏膜炎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這些情況可能危及生命。尤其是GvHD,這是一種患者免疫系統攻擊外來幹細胞的情況,通常需要嚴格的免疫抑制來管理其症狀。
隨著科技的進步,幹細胞治療在多種罕見疾病中的應用正在不斷深化。新療法的研發及對幹細胞行為的理解將可能改變未來醫療的格局,讓我們不禁思考,幹細胞技術未來會如何改變更廣泛病症的治療模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