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年9月16日,墨西哥的Dolores鎮發出了一聲改變歷史的號召。那一天,羅馬公教神父米格爾·伊達爾戈(Miguel Hidalgo y Costilla)敲響了教堂的鐘聲,隨之而來的是對武裝抵抗的號召,這一事件成為了墨西哥獨立戰爭的開端,歷史上稱之為「Grito de Dolores」或「獨立的呼喊」。此事件不僅是墨西哥獨立的起點,也是每年墨西哥獨立日慶祝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進入19世紀,今日的墨西哥乃是西班牙王權下的新西班牙。1808年,隨著拿破崙推翻西班牙波旁王朝,西班牙的殖民地紛紛起義,拒絕承認拿破崙的兄弟約瑟夫·波拿巴為國王。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地的克里奧爾(Creole)領袖們試圖為新西班牙尋求自主權,但卻遭遇了來自半島精英的抵制。在1810年9月的早些時候,一些克里奧爾起義者的陰謀被發現,導致了獨立運動的迫切性。
凌晨2點30分,伊達爾戈決定發動攻擊,他命令敲響教堂的鐘聲,召集任教區的信徒。在他的訴求中,激勵大家起義反抗,這段演講被稱為「Dolores的呼喊」。這次獨立運動持續了十年,直到1821年9月28日,墨西哥正式宣告獨立,伊達爾戈也被譽為「國父」。
「我們必須立刻行動...你們會捍衛自己的宗教與權利嗎?長生我們的瓜達盧佩聖母!對壞政府宣戰!對戈楚派(西班牙殖民者)宣戰!」
至今,學者們對伊達爾戈在演說中所使用的具體詞句未達成共識,許多研究指出,這些詞句的變化多得令人驚訝。由此可見,雖然他當時所說的具體話語可能已經被遺忘,但其中的精神無疑是鼓勵人們反抗壓迫,追求自由與權利的。
每年的9月16日被誕生為國定假日,最早在1812年便開始慶祝,且隨著歷史的演進,這一天象徵著墨西哥獨立的神話和重要時刻。この日を迎えると、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庆祝活动,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例如,各地会举行游行、音乐会、及特殊节目。
每年9月15日晚上11點,墨西哥總統會在國家宮殿的陽台上重現伊達爾戈的呼喊,並敲響同一口在1810年使用的鐘。觀眾們也會在廣場響應總統的呼喊,共同高唱國歌,隨之而來的是壯觀的煙火表演。這樣的慶祝活動吸引了大量來自全國及其他國家的遊客。
隨著民主制度的建立和社會各階層的變動,Grito的運用也受到政治環境影響。某些總統在發表呼喊時,融入了自己的政治見解和情感,這類舉動有時引發爭議。例如,前總統佩尼亞·涅托在他的任期內,將呼喊變成了一時的政治抗議場域,反映出現代墨西哥社會的多元聲音。
在美國,特別是拉斯維加斯,獨立日的慶祝活動同樣熱鬧。許多與墨西哥文化相關的活動,如音樂會、拳擊比賽等,都會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舉辦,使墨西哥建國的歷史在外國的土地上得到延續和發揚。本國的各地和國外的墨西哥人都以盛大的慶祝活動來致敬獨立日,展現出墨西哥文化的活力。
隨著每年獨立日的圓滿結束,人們不禁要思考,這段歷史對於今日的墨西哥又有著什麼樣的啟示和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