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件編輯和印刷的過程中,紙張尺寸標準決定了我們每天使用的文具、信紙及各類印刷材料的形狀和大小。其中,ISO 216標準,包括常用的A4大小,成立成為全球普遍接受的標準。這一標準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德國的DIN 476標準,這個標準不僅影響了德國,也逐漸改變了全世界的紙張尺寸規則。
ISO 216標準的建立,依據德國的DIN 476標準,定義了以根號2的長寬比(約1:1.41421)為基礎的A系列、B系列和C系列的紙張標準。每一個ISO紙張尺寸的面積都是下一個更大尺寸的一半,這樣的結構設計不僅使得縮放搬遷變得便捷無困難,還可以無縫對接其他尺寸。
「共享相同的長寬比意味著,無論大小如何變動,我們的印刷內容都不會失去比例。」
A系列包含了11種尺寸,從A0到A10。以A0作為基準,其長邊尺寸約為1189mm,短邊尺寸為841mm。每個A系列尺寸的短邊都是下一個尺寸的長邊。如將A4折疊,可以製作成A5大小的手冊,在實用性對環保的考量中,都展現了其設計的巧妙。
B系列較少被辦公室使用,主要用於需要比A系列尺寸更大或更小的情況。B系列的大小在學術資料和一些印刷講義中較為常見。B4、B5與B6在音樂印刷和書籍出版中非常流行,這些尺寸的應用對於特定功能提供了便利。
「在印刷行業,B系列紙張的使用不僅限於尺寸標準,更是對於各類印刷機台的必要考量。」
C系列主要用於信封,其尺寸的設計基於A系列和B系列之間的幾何平均。這意味著,C4信封可以容納A4大小的文件,這一便捷的設計提升了文書處理的效率,使得文件傳遞變得簡單且整齊。
隨著DIN 476標準的誕生,它迅速被許多國家採納,尤其是在二戰之前和之後。許多國家跟隨德國的腳步,使得DIN 476成為全球使用的標準之一。至1975年,已經有超過88個國家將A4標準作為主要信函格式,今天除了美國和加拿大外,世界各國幾乎全都採用此標準。
不僅僅是德國,中國、日本和瑞典等地也都有各自的紙張尺寸標準。這些標準的形成反映了各國在文件與印刷業務上的需求差異。然而,無論是DIN 476標準的本土應用,還是在國際間的推廣,都表明這一標準的靈活性與可適應性挑戰了地區性界限,提升了全球化的水平。
現在當我們使用A4紙寫下想法或印製文件時,是否曾想過它背後的標準與規則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及這一切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