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海岸警衛隊及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使用的艦身分類符號(有時稱為艦身代碼或艦身編號)為其艦艇類型及類別提供了一種識別系統。這一系統類似於英國皇家海軍及其他歐洲及英聯邦海軍使用的旗艦編號系統。
美國海軍於1890年代開始為其艦艇分配獨特的海軍登記識別號。最初的系統相對簡單,艦艇名稱後附上其類型全名及其編號以避免混淆。例如,戰艦印第安那(USS Indiana)被稱為「USS Indiana(Battleship No. 1)」。
從1907年開始,部分艦艇也按照字母或三個字母的代碼進行引用,例如,「USS印第安那(B-1)」或「USS奧林匹亞(C-6)」。
1917年,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美國海軍收納了大量民用艦艇進行巡邏及其他用途,這促使海軍建立了更為複雜的編號系統,以便能夠清晰地管理這些艦艇。
美國海岸警衛隊起源於1890年代的美國收入切割服務部(Revenue Cutter Service),它也採用了類似於海軍的艦艇編號系統。這一系統一直延續到1920年,與海軍的現代艦艇分類系統一致。
隨後的時代中,包括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及其前身──美國海岸及大氣測量局(Coast and Geodetic Survey)和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署(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等機構,均在各自的艦艇中採用了各種艦身分類系統。
1920年,美國海軍宣布了新的艦艇分類系統。現代艦艇分類的所有符號至少由兩個字母組成,基本類型的符號則是其類型名稱首字母的雙重。例如,重型巡洋艦USS波士頓(USS Boston)因改裝而更改為 CAG-1
。
這一全新的系統不僅使艦艇編號更加明確,也讓艦艇類別之間的對應變得更加合理。
海岸警衛隊的艦艇分類系統通常以"W"開頭,例如高耐久度艦艇使用「WHEC」。NOAA的艦艇分為研究艦與測量艦,並根據其功能賦予不同的代碼,例如「R」代表研究艦,「S」代表測量艦。
美國海軍艦艇代碼的設計,能夠有效便利地識別各類艦艇,無論是戰鬥艦、輔助艦或是工作艦。這一代碼系統自1920年以來雖有小幅變化,但核心理念得以保留。例如,「DD」表示驅逐艦,而「SS」指潛水艦,不同於其他海軍的解讀。
從歷史上看,艦艇編碼的命名不僅僅是簡單的字母代碼,而是對艦艇類型與其功能的深刻理解。
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海軍戰略的演變,艦艇的分類系統也在持續調整。特別是近年來網絡戰與高科技作戰能力的增強,要求艦艇系統不斷適應新的部署需求及戰術。
美國海軍艦艇的分類系統,不僅僅是識別艦艇的代碼,更是海軍力量發展過程中重要的一環。隨著現代戰爭和海軍技術需求的變化,這一系統又會如何演變以應對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