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意圖到行為:計劃行為理論如何揭示你真正的驅動力?

計劃行為理論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是一種將信念與行為聯繫起來的心理學理論。這個理論指出,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三個核心成分,共同塑造個體的行為意圖。而根據 TPB 的信條,行為意圖是人類社會行為的最直接決定因素。這一理論由 Icek Ajzen 提出,旨在提高理性行為理論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 的預測能力。

Ajzen 的理念是將知覺行為控制納入計劃行為理論中,而這一成分在舊有的 TRA 理論中並不存在。

計劃行為理論已被廣泛應用於信念、態度、行為意圖與實際行為之間的關係研究,涵蓋了廣告、公共關係、醫療健康、運動管理、消費者金融和可持續性等多個領域。

歷史背景

從理性行為理論的延伸

Icek Ajzen 在 1985 年發表的章節《從意圖到行動:計劃行為理論》中提出了此理論。TPB 源自 1980 年由 Martin Fishbein 和 Ajzen 提出的 TRA,後者受多個理論的影響,包括學習理論、期望-價值理論、歸因理論和一致性理論等。

TRA 指出,若個體對某一行為的評價為正面(態度),並相信重要他人希望其執行該行為(主觀規範),則該個體的行為意圖會增強,其執行行為的可能性也會提高。

然而,研究顯示,行為意圖並不總是會導致實際行為,Ajzen 因此引入了知覺行為控制,將 TPB 擴展至更好地預測實際行為。知覺行為控制指的是個體對於能否成功執行某一行為的信念,這一信念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

自我效能的延伸

計劃行為理論中除了包含態度和主觀規範外,還引入了知覺行為控制的概念,這一概念源自 Albert Bandura 在 1977 年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論。自我效能指的是個人對自己能夠掌握某一行為或實現某一目標的期望和信心。Bandura 強調,自我效能是行為改變的最重要前提,因為它是啟動應對行為的關鍵。

以往的研究顯示,個體的行為受其對於自己執行該行為能力的信心影響很大。

TPB 在健康相關領域廣泛應用,包括幫助青少年增加體育活動以改善心理健康,以及鼓勵成年人多運動等實踐。

核心概念

規範信念與主觀規範

規範信念是指個體對社會規範壓力的感知。在這一框架下,主觀規範則是基於重要他人的評判所產生的個體對某一行為的感知。

控制信念與知覺行為控制

控制信念是指個體對影響行為執行的便利與障礙因素的信念。知覺行為控制則是個體對於執行特定行為的難易感知,並與自我效能密切相關,通常會影響行為意圖和實際行為的表現。

行為意圖與行為

行為意圖是指個體對執行某一行為的意願,通常視為行為的即時前導。研究認為,當個體對於行為的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皆為正向時,強烈的行為意圖極有可能轉化為實際行為。

應用領域

健康相關行為

計劃行為理論已在多項研究中應用於預測健康相關行為的意圖。研究證明,相比於TRA,TPB在預測如保險套使用、運動和飲食等行為意圖方面具有更高的準確性。

TPB的理論框架可幫助解釋個體的行為和制定有效的行為干預策略。

環境心理學

在環境心理學領域,計劃行為理論的應用幫助解釋了雖然個體擁有環境友好的態度,但仍然可能存在行為矛盾的現象。例如,儘管他們希望回收資源,但當缺乏回收基礎設施時,其知覺行為控制可能下降,進而影響行為的實施。

透過了解知覺行為控制的影響,政策制定者可以設計更有效的策略來鼓勵環保行為。你是否已經對你目前的行為有了新的思考?

Trending Knowledge

如何解碼你的行為意圖:TPB背後的心理學是什麼?
隨著社會科學的發展,心理學家們一直在探討影響人類行為意圖的因素。其中,計劃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提供了一種有力的框架來理解人類行為。TPB主要由三個核心組成部分構成:態度、主觀規範和感知行為控制,這三者共同形塑一個個體的行為意圖。 <blockquote> TPB的基本觀念是,行為意圖是人類社會行為最直接的決定因素。 </blockquo
計劃行為理論的奧秘:為什麼你的信念會影響行為?
在心理學的領域中,計劃行為理論(TPB)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框架,幫助我們理解個體行為是如何受到信念影響的。這一理論由艾克·阿詹(Icek Ajzen)提出,旨在探討態度、主觀規範和感知行為控制三大核心組件如何共同塑造一個人的行為意向,而行為意向又是人類社會行為最直接的決定因素。 <blockquote> 計劃行為理論認為,當人們感到能夠成功地
社會規範的力量:為何他人的看法能改變你的行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行為常常受到周遭他人的影響。這種影響的来源有時來自於社會規範或他人的期望,這一現象的背後有著深厚的心理學理論基礎。理論上來說,社會行為的改變常常與個體對社會認知的回應密切相關,特別是在當前充斥著各種信息的社會環境中,這種效應尤為顯著。 <blockquote> 社會規範的力量有時彷彿是一種無形的推力,驅使個體按照他人期望的方式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