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ergillus unguis,一種屬於灰黴菌屬的真菌,其無性狀態也被稱為Emericella unguis。這種絲狀土壤真菌主要生長在分解的植物物質上,以及其他潮濕的基質上,包括建築材料和家庭灰塵。這種真菌主要存在於熱帶和亞熱帶土壤中,但也曾在各種海洋及水生棲息地中分離出來。自1935年首次由Weill和L. Gaudin分離以來,A. unguis便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漸顯示出其生存與繁衍能力的獨特性。
“A. unguis的出現給生態系統帶來了重要的影響,其獨特的生物特性使其能夠在不同環境中蓬勃發展。”
A. unguis的生長特性是其在多環境中生存的關鍵。研究顯示,這種真菌的菌落在培養的十天內通常可以達到2公分的直徑,並在30°C的最適溫度下生長最佳。A. unguis的菌落顏色開始為白色,隨著時間的推移變為綠色或鉻綠色,最終呈現出類似於巧克力的暗棕色,這一變化主要是由於細胞壁內含有黑色素或類黑色素的色素。
“這種獨特的暗褐色使其在某些研究中被納入了黑色霉菌的分類中,該類群中包括了人類一些嚴重的機會性病原體。”
A. unguis的生態特性也不容小覷。被認為是土壤棲息的真菌,這種真菌偏好於高水活性的環境。其在家庭中的存在特別受到關注,因為這種真菌與人類健康問題有一定關聯。例如,它被報導為促進指甲和皮膚疾病的病原體。在密歇根州底特律,A. unguis是聞病哮喘兒童住宅的兩種最常見真菌之一,甚至在72%的家庭中都出現過此真菌。
在芬蘭的研究中,A. unguis進一步顯示出其與水損害建築材料的關聯,並能產生名為斯特里馬托康素(sterigmatocystin)的真菌毒素,這是一種強效的致癌物及突變原。
“A. unguis在微生物工業中受到關注,因為其能產生的β-葡萄糖苷酶在生物質轉化過程中具有高度的葡萄糖耐受性。”
該真菌的其他代謝產物也引起了科學界的廣泛研究。例如,來自中国和泰國沿海海藻中的四種生物活性氯化depsidones顯示出了對抗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等病原體的潛力。這些化合物不僅在癌細胞上顯示顯著的抑制作用,還在某些細菌中表現出選擇性的生物活性。單一的depsidone甚至表現出對人類癌細胞的抗增殖活性。這些發現不僅揭示了A. unguis的醫學潛力,也提出了其在農業上作為選擇性除草劑的可能性。
透過2016年的基因組測序項目,A. unguis的全基因組也已被拆解。這一項目致力於對包括A. unguis在內的所有灰黴菌進行基因組測序,已成功組裝出26.06 Mbp的基因組。
隨著研究的深入,A. unguis的適應性不僅揭示了其生物學上的複雜性,也為理解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角色提供了重要的視角。這樣的能力讓它在不同環境中能夠生存並繁衍,那麼,在哪些未來的環境挑戰中,這種真菌可能再次顯示出它的適應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