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數位時代,3D電腦圖形技術以其令人驚豔的視覺效果和無限的創造可能性,逐漸成為各行各業的核心組成部分。從電影特效到遊戲開發、產品設計再到虛擬現實,3D建模的技術無處不在,並將我們的視覺世界重新塑造。
3D電腦圖形是指利用三維幾何數據的表示來進行計算和渲染數位影像。
3D電腦圖形,通常簡稱為CGI,涵蓋了利用三維幾何數據來生成影像的所有技術。儘管名為3D,這些圖形大多還是在二維顯示器上呈現。這與3D電影展現的視覺深度截然不同,因為視覺體驗仍基於二維的平面。隨著虛擬現實(VR)技術的興起,讓3D圖形在三維顯示器上呈現,其重要性愈加凸顯。
3D建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彼時威廉·費特在波音公司的工作中首次使用了「計算機圖形」這一術語。1976年的《未來世界》中首次展示了電腦動畫,進一步推動了該技術的發展。隨著技術的進步,家用電腦也開始出現3D電腦圖形的應用程式,例如1978年推出的3D藝術圖形。
3D電腦圖形生產的工作流程通常分為三個基本階段:3D建模、佈局和動畫、以及3D渲染。
在這三個階段中,3D建模是形成物體形狀的過程。這一過程通常使用藝術家或工程師在計算機上創建的模型,也可以通過掃描實體物體生成。模型資料以數學的方式表達,直至渲染為影像,模型才成為圖形。通過稱為3D渲染的過程,不但可以將三維模型轉換成二維影像,還可以在不同行業中用於各種計算和模擬。
3D模型的生成過程包括定義點(頂點)的使用,這些頂點組成多邊形。多邊形是由至少三個頂點形成的區域,其結構對模型的完整性和適用性至關重要。
渲染將模型轉換成影像,這一過程通過模擬光的傳播和表面互動來實現極為真實的影像效果。
在創建3D場景時,擺放物體及其之間的關係至為關鍵。動畫則描述物體隨時間變化的動作及變形,因此這些技術往往是相互結合使用的。比方說,利用關鍵幀、反向運動學以及動作捕捉可實現更真實的動畫效果。
為了使模型更具真實感,材料和紋理的使用不容忽視。它們被渲染引擎用於告知如何处理光線例如色彩和表面特徵。透過色彩圖或法線圖等紋理,模型顯示出更加細緻的特徵,不僅提升視覺吸引力,也加強了視覺敘事的表達。
在3D建模的過程中,渲染是將模型轉換為影像的重要環節。它包括模擬光線的運輸和表面散射,這些技術的運用讓生成的影像能夠展現出更高的真實感。當今許多專業3D軟體及API更是充分利用了這些技術,生成可達到照片真實效果的影像。
不論是3D渲染軟體還是3D建模應用,整個過程都涵蓋了對藝術風格和技術特性的融合。
隨著技術的進步,3D建模的應用範疇日益擴展,從娛樂行業到醫療、教育等領域,3D技術的潛力可謂無限。倘若未來3D技術能隨著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更深入人類生活,其對視覺世界的重塑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