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電子學是一門材料科學的領域,專注於設計、合成、特性化和應用那些顯示出良好電子特性的有機分子或聚合物。相較於傳統的無機導體和半導體,有機電子材料是由有機(碳基)分子或聚合物構建而成,這些材料的研發是基於有機化學和聚合物化學的合成策略。隨著有機材料的興起,低成本的潛力成為了未來電子產品的希望之一。
有機導電材料的電導性可以通過改變摻雜劑的濃度而調整,並且相較於傳統電子材料,它們具有較高的機械柔韌性。
有機導電聚合物的研究追溯至19世紀,亨利·利瑟比(Henry Letheby)在1862年首次描述了聚醯胺(polyaniline),這種材料後來證實具有電導性。隨著1960年代的到來,對其他聚合物有機材料的研究開始加速進行。1977年,科學家發現氧化會增強聚乙炔的導電性,這一發現讓有機電子材料的潛能進一步被認識。
2000年,阿蘭·J·希格(Alan J. Heeger)、阿蘭·G·麥克迪阿米德(Alan G. MacDiarmid)和白木隼(Hideki Shirakawa)因其對聚乙炔及相關導電聚合物的研究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有機導電材料可分為兩大類:聚合物和導電分子固體及鹽。常見的多環芳香族化合物如五苯(pentacene)和芴(rubrene)經過部分氧化後,通常會形成半導體材料。導電聚合物的機械性質與傳統有機聚合物相當,但在導電性方面,某些有機聚合物如聚乙炔(polyacetylene)、聚吡咯(polypyrrole)和聚噻吩(polythiophene)等,展示了顯著的導電性。
導電聚合物的潛力使其成為未來電子產品的希望,包括智能窗戶和電子紙。
有機光電二極體(OLED)是一種由有機材料薄膜構成的裝置,通過電流驅動產生光。OLED的結構通常由陽極、陰極、有機材料以及導電層組成。可以根據所需的發光波長選擇不同的熒光染料,這使得OLED在顏色的表現上具有高度的可調性。
1990年,布拉德利(Bradley)、巴羅赫斯(Burroughes)和好友(Friend)展示了聚合物光電二極體,這為OLED市場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有機場效應晶體管(OFET)是一種利用有機分子或聚合物作為主動半導體層的場效應晶體管。這種晶體管的主要優勢是能夠實現在低溫下的製造過程,這使得不同類型的材料能夠在一個裝置中進行操作。OFET的研發對於製造大面積、柔性且低成本的電子產品具有重大意義。
有機太陽能電池有潛力實現太陽能的低成本生產。相較於傳統的玻璃太陽能電池,彈性基底上的矽薄膜太陽能電池能夠大幅降低成本。同時,輕便的聚合物基材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碳酸酯(PC)也有助於進一步減少生產成本。許多企業如索尼報導了純有機材料製作的全彩視頻顯示器,也有利用有機材料的生物降解電子設備與低成本有機太陽能電池已進入市場。
隨著有機電子產品的發展,基於有機化合物的電子設備將會越來越普及,其中不少新產品正在研發中。
有機導電材料的進步不僅帶來了更多元化的電子產品,而且在可能的應用領域上擴展了我們的想像。是否可以期待未來的電子技術能夠更加環保且具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