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中國古代稱之為「氣」,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從最深的海洋到遙遠的太空,氧氣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當氧氣的濃度超出正常範圍時,它的影響可能是驚人的,甚至危險。透過探索氧氣在不同環境下的影響,我們能更深入了解其對生物的複雜影響。
氧氣中毒是一種由吸入過量氧氣所引發的病症,將涉及我們的神經系統、肺部及眼睛等多個器官。
氧氣中毒可以依受影響的器官不同而分類為三種主要形式。
在水下潛水時,潛水員尤其需要警惕中央神經系統的毒性,因為在加壓環境下,癲癇發作的風險大幅增加,而癲癇發作在水下可能導致溺水的危險。長期吸入氧氣則可能導致肺部及眼睛的損傷,尤其對於早產兒來說,這類損傷更是顯著。
長期的氧氣過量被稱為高氧血症,其結果可能導致細胞的氧化損傷,影響多個器官。
氧氣中毒的生化基礎主要是由氧的部分還原形成的活性氧物質,這些物質是在正常的新陳代謝過程中釋放的天然副產物。當氧氣濃度大幅提高時,活性氧的產生速率也會增加,這會對細胞結構造成損害,並引發氧化壓力。這對腦組織、肺部及眼睛都尤為敏感。
高濃度氧氣進入體內後,會使細胞受損甚至死亡,這是由於抗氧化系統無法應對過量活性氧的壓力。
對於氧氣中毒的管理方式主要是減少對高濃度氧氣的暴露。在潛水和高壓氧治療過程中,需遵循一定的規程來避免從氧氣中毒。潛水員被建議接受適當的訓練,以熟悉在深海或使用高氧氣混合物下的操作原則。
在臨床上,對於需要呼吸補充氧氣的新生兒,醫療工作者必須在保障氧氣足夠的基本需求下,減少其遭受氧氣中毒的風險。此時,專業的氧氣使用管理變得至關重要。
對於高風險的氧氣暴露情況,如潛水或高壓治療,掌握計算最大操作深度和規劃合適的氧氣分壓至關重要。
氧氣的必要性與潛在危險並存,無論是在水下潛水、太空探索或是醫療治療中,都需謹慎對待。透過了解氧氣中毒的原理和影響,我們不僅能保護自己,還能進一步探索和利用氧氣的奧秘。那麼,隨著人類對於太空及深海探索的深入,我們是否真的準備好面對氧氣在極端環境帶來的挑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