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生植物,又稱為附生植物,是生長在其他植物表面的一類植物或植物型生物,主要從空氣、雨水、水(在海洋環境中)或周圍積累的碎片中獲取水分和養分。這些植物的宿主,被稱為寄主植物。附生植物參與營養循環,並為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生物量作出貢獻。特別是在熱帶雨林中,寄生於樹木上的附生植物重量可達「數噸」。這些植物是許多物種的重要食物來源,通常年長的植物部位會有更多的附生植物生長。
附生植物並不會對宿主植物造成負面影響,它們僅僅是借助宿主植物的結構來獲得生長的支持。
根據資料顯示,大約89%(約24,000種)的陸生附生植物是開花植物,而其次是約2,800種的薄囊蕨類(佔附生植物的10%)。大約三分之一的蕨類植物都是附生的,這顯示了附生植物在生物多樣性中的重要性。附生植物可廣泛存在於各種生態系統中,對於提升生態的整體健康和功能具有重要影響。
附生植物通常可分為全附生植物(holo-epiphytes)和半附生植物(hemi-epiphytes)。全附生植物終其一生不接觸地面,而半附生植物則在某一階段會接觸地面。以蘭花為例,它們屬於全附生植物,而絞殺榕樹則是半附生植物的典型例子。
這些附生植物的特殊生長特性使它們能夠在光線不足及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附生植物雖然不與土壤相連,但它們必須依賴其他來源獲取營養,如霧、露水、雨水和從根植植物釋放的養分。附生植物在宿主植物的高處生長,這對它們是一種優勢,因為在這裡光照更充足,且地面上的草食性動物不那麼活躍。這類植物還為某些生物提供棲息環境,比如一些青蛙和節肢動物會住在附生植物的水分貯存區。
附生植物能顯著影響宿主的微環境,並改變整個生態系統的水循環,因為它們會在樹冠中儲存水分。
在生態系統中,附生植物的水保存能力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不容小覷。它們不僅減少了宿主植物的水分蒸散,也創造了一個更涼爽且潮濕的棲息環境,進而促進更多生物的生長和繁榮。
海洋環境中的附生植物主要是一些藻類、細菌、真菌和其他固著生物,這些生物通常寄生於海草或其他藻類上。在海洋系統中,附生植物的生態角色與陸生系統略有不同。它們的生長通常受光照、溫度、水流、養分及生態互動的影響。根據最新研究,附生植物在這類生態系統中的光合作用占總初級生產力的20%到60%之間。
過量的養分流入海洋環境,常常會提高附生植物的數量,並對植物造成危害,特別是導致海草的死亡。
隨著環境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附生植物的角色日益顯得重要。它們不僅提升了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還對水循環及整體生態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未來的生態系統管理中,我們應如何評估和保護這些關鍵的生態組成部分,以確保生態系統的穩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