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散性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是一種起源於B細胞的癌症,這種細胞負責產生抗體。作為成年人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見的類型,DLBCL在美國和英國的年發病率為每10萬人中有7-8例。此類癌症主要發生於年長者,診斷的中位年齡約為70歲,儘管在年輕成人和少數情況下也可見於兒童。DLBCL可以出現在身體的幾乎任何部分,根據多種因素,它往往是一種非常侵略性的惡性腫瘤。此病的第一個徵兆通常是觀察到一個迅速增大的腫塊或組織浸潤,有時伴隨全身B症狀,如發熱、體重減輕和夜間盜汗。
DLBCL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來說,DLBCL是由正常B細胞轉變而來,但也可能是其他淋巴瘤(尤其是邊緣區淋巴瘤)的惡性轉化,或在少數情況下,稱為里克特轉化,源自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免疫缺陷是該病發展的重要風險因素,與某些病毒(如愛潑斯坦-巴爾病毒、卡波西肉瘤相關的疱疹病毒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有關。不過,大多數病例是與無法解釋的基因突變和基因表達變化的增加有關,這些變化促進了特定B細胞類型的惡性行為。
DLBCL的診斷通常通過取出部分腫瘤進行活檢,再用顯微鏡檢查這些組織來確定。
DLBCL已被識別為多個亞型,這些亞型在臨床特徵、活檢檢查結果、侵略性和預後等方面存在差異。大多數亞型的常規治療是化療加上靶向癌細胞的單克隆抗體藥物,通常使用利妥昔單抗(rituximab)。透過這些治療,DLBCL患者中的一半以上可以獲得治癒;然而,年長成人的整體治癒率則較低,但其五年生存率約為58%。
擴散性大B細胞淋巴瘤包含一組生物學上和臨床上多樣的疾病亞型,許多亞型根據明確且廣為接受的標準難以區分。根據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的重新分類,DLBCL可以分為最常見的亞型——未另作說明的擴散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 NOS),這組織佔所有DLBCL病例的80%至85%。剩下的病例則由相對稀有的亞型組成,這些亞型以其形態(顯微外觀)、免疫表型(即特定標記蛋白的表達)、臨床特徵及與某些病原體的關聯而有所不同。
DLBCL, NOS雖然不是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分類的一部分,但與持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明顯地相關。
不符合其他DLBCL亞型的有特徵性臨床表現、組織形態、腫瘤細胞表型及病原體相關標準的DLBCL案例被稱為DLBCL, NOS。通常,這種疾病具有侵略性,接受標準化療的患者的長期生存率約為65%。然而,這種疾病有許多變體,在其侵略性和對治療的反應等參數上存在顯著差異。
約70%的DLBCL, NOS病例主要以淋巴結疾病為主。在這些病例中,最典型的臨床表現是位於多個淋巴結的區域(如腹股溝、腋窩或頸部)上迅速增大的腫塊。其餘約30%則以外結節淋巴瘤開始,最常見於胃部,或較少見於其他器官,如睪丸、乳腺、子宮、卵巢、腎臟、腎上腺、甲狀腺或骨骼。
病人可能會出現系統性B症狀,如體重減輕、夜間盜汗、發熱等。
此外,DLBCL患者的血液中乳酸脫氫酶和β-2微球蛋白的水平異常升高也很常見,10%至20%的病例可能會癒合至骨髓。
多數DLBCL, NOS病例的病理發展至少部分來自基因變化的逐步發展,例如突變、表達變化和基因的增幅及易位。這些變化常常導致基因產物的功能增強或減弱,因此影響細胞信號通路的活躍程度。許多基因在DLBCL中發生變化,而其中一些基因的變化怪異而尚未完全理解。
例如,BCL2基因和其產物Bcl-2蛋白調節細胞的凋亡過程,而MYC是重要的轉錄因子,控制細胞的增殖與擴散。
通過顯微鏡檢查受影響的組織,可以發現大規模的惡性細胞,這些細胞通常會被分類為B細胞。這些細胞的排列模式為擴散型,通常會破壞正常組織的結構。細胞的形態學可見大量中央細胞型、免疫母細胞型或不典型細胞型的表現。
DLBCL的首選療法通常包括R-CHOP方案,這是一種結合了化療藥物及單克隆抗體的治療方式。對於GBC型,R-CHOP方案的全面響應率可達60-70%。不過,對於某些變異,例如MYC基因的改變,使得這一方案的有效性降低。對於這些高危病例,臨床研究也為DA-R-EPOCH方案帶來新的希望。
雖然治療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DLBCL的變異與基因變化的深度關聯仍然是宜探索的領域。未來的研究將如何揭示這些基因變化在DLBCL發展及治療中的潛在作用,將會帶給我們何種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