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高原,又稱為波斯高原,是一個地質特徵,橫跨了高加索、中亞、南亞和西亞的部分地區。這片高原是歐亞板塊的一部分,夾在阿拉伯板塊和印度板塊之間。伊朗高原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西邊是扎格羅斯山脈,北面是卡斯比海及科佩特山,西北側則是亞美尼亞高地和高加索山脈,而南側是霍爾木茲海峽和波斯灣,東南則圍繞著印度次大陸。
伊朗高原的最高點是位於興都庫什山脈的諾沙克峰,海拔7492米,而最低點則是位於伊朗克曼東部的盧特沙漠,低於300米。
雖然被稱作高原,但伊朗高原的地形並不平坦,擁有許多山脈,這些山脈都是由於阿拉伯板塊和歐亞大陸的碰撞形成的。伊朗高原的廣大範圍包括伊朗的大部分地區、整個阿富汗以及位於印度河以西的巴基斯坦,面積達370萬平方公里。這片地區也以豐富的地質研究聞名,特別是在經濟地質領域。
據地質學研究,伊朗高原主要是由古老的岩石平台構成,並且與著名的扎格羅斯褶皺及推覆帶相連。這片高原是阿拉伯板塊向北運動與歐亞大陸相互影響的地帶,導致了眾多的地質活動,這也是為何這裡成為研究大陸碰撞區的重要地點。
伊朗高原的範圍從伊朗西北的東阿塞拜疆省延伸至阿富汗,還包括巴基斯坦的部分地區。來自各大河流的源頭在這片高原上流淌,例如東向的阿拉斯河和南向的幼發拉底河及底格里斯河,這些河流再流入波斯灣。
高原的主要山脈可以分為五個主要次區域,包括西北伊朗山脈、南西伊朗山脈、中央伊朗高原、東伊朗山脈及巴基斯坦的部份。
伊朗高原在現代人類從非洲遷徙的過程中,可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為“人口樞紐”,讓“共同的歐亞人”得以發展與擴展。在青銅時代,這裡的埃蘭文化曾經跨越扎格羅斯山脈,連接著兩個主要的文明地區——美索不達米亞和伊朗高原。
在古典時代,這片地區被稱為波斯,因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就源於此。
這片高原自古以來就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多元的生態系統著稱,擁有包括豹子、熊、野豬在內的豐富野生動物。這裡也生長著扶桑、白楊等樹木,波斯高原所產的水果和農作物有著悠久的歷史,並且至今仍然是當地居民的重要生計來源。
在當今社會,面對氣候變化和環境變遷的挑戰,伊朗高原的生物多樣性和人類活動又該如何共融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