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米諾爾戰爭(Seminole Wars)或稱佛羅里達戰爭,是一系列在約1816年至1858年間,美國與塞米諾爾部族之間爆發的三場軍事衝突。塞米諾爾族作為美國原住民之一,於1700年代初期在佛羅里達北部形成,而該地當時仍為西班牙殖民地。隨著美國的獨立,與當地美國定居者的緊張關係迅速升溫,種植園主的奴隸經常逃往佛羅里達,這導致了跨境的奴隸劫掠行為,加劇了衝突的爆發。
第一場塞米諾爾戰爭因美國將軍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於1818年進行的入侵而引爆。儘管面對西班牙的強烈反對,傑克遜的軍隊摧毀了多個塞米諾爾與米卡蘇基部落的村莊,並短暫佔領了彭薩科拉。
美國與西班牙之間隨後的阿達姆斯-奧尼斯條約使美國於1821年獲得佛羅里達,並按穆爾特里溪條約迫使塞米諾爾部族遷移至該州中部的大型印第安保留地。隨著時間推移,對於部族的再次強迫遷移引發了第二場塞米諾爾戰爭(1835-1842),這場戰爭成為三場衝突中持續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的一場。
雖然美國軍隊的總人數達到了三萬多,但塞米諾爾族人依然採用游擊戰術,利用對當地地形的熟悉來挫敗追擊他們的聯合美國軍隊。
到1840年代中期,大多數塞米諾爾族或被迫遷移至印第安領土,或被殺害,隨後那些還留在佛羅里達的零星部落則長期在美國與塞米諾爾部族之間進行不安的較量。一系列針對新移民的法律再次點燃了戰火,導致第三場塞米諾爾戰爭(1855-1858)的爆發。此戰爭導致塞米諾爾族人再次被迫逃入埃弗格雷德沼澤深處,這一地區對於美國移民來說是無人問津的。整體而言,塞米諾爾戰爭是所有美國印第安戰爭中最長、最昂貴和最致命的一場。
西班牙佛羅里達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500年代,而17世紀英國移民的擴張與對當地土著的掠奪行為使得這個地區的原住民大幅減少。未來的佛羅里達成為了不同部族的難民聚集地,形成了後來的塞米諾爾部族。1720年代開始,這些難民避免在英美殖民者的追擊下聚集於佛羅里達,形成了新的社群。
西班牙在18世紀的“逃亡奴隸庇護”政策吸引了許多逃る奴隸來到佛羅里達,這又激化了與美國南部種植園主之間的矛盾。
這些矛盾成為多次軍事衝突的根源,例如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塞米諾爾部族積極參與了對抗英國對手的行動,最終與美國形成敵對關係。1820年代後,在美國政府強制推行印第安遷徙法後,塞米諾爾部族的抵抗也日益激烈。
經歷三場戰爭撕裂的塞米諾爾部族,雖然最終仍有一部分人成功逃入隱蔽的沼澤地帶,但大多數族人被迫離開故土,甚至幾百名塞米諾爾族人至今仍死守在佛羅里達的核心地區。不僅如此,這三場戰爭所引發的對抗與屠殺,對於美國原住民族的歷史也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標誌著與美國政府間的歷史矛盾同樣不容忽視。
在今天的美國社會裡,考量塞米諾爾戰爭的歷史意義,我們不禁要思考:這場悠久且悲劇的衝突背後,是否有著更深層的文化與權力奪取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