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人們對其性能及其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愈加關注。在塑料的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熱能與化學變化會導致材料老化和降解,這些過程若不被正視,將可能引發重大的安全隱患。本文將深入探討塑料在加工過程中可能面臨的熱能相關的降解風險。
聚合物降解是聚合物物理性能降低的過程,這些性能包括強度,並且會受到化學組成變化的影響。
聚合物降解是指因化學組成改變而造成的物理屬性下降,塑料在其產品生命週期的各個階段都可能遭受降解,包括加工、使用、處置及回收。這些降解過程的速率差異很大,生物降解可能需要數十年,而某些工業過程能在幾小時內完全分解聚合物。
降解的技術已經被開發出來,旨在抑制或促進這一過程。例如,聚合物穩定劑能夠確保塑料產品具有所需的性能,延長其使用壽命,並促進回收利用。同時,生物可降解添加劑則加速塑料廢物的降解。降解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熱、光、空氣及水,化學變化以氧化和鏈裂為主,這些變化會導致塑料的分子量和聚合度減少,進而影響其物理性能如強度、可塑性等。
一般而言,塑料之所以容易降解是因為它們的結構特性,多數塑料——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等,皆屬於熱塑性塑料,相較於熱固性塑料更為脆弱。
在塑料的生產加工過程中,熱能的作用是無可避免的。熱塑性聚合物需要被加熱到熔融狀態以形成所需形狀,這一過程的溫度範圍通常在150至320攝氏度之間。在這些條件下,聚合物會遇到氧化問題,甚至在缺乏空氣的情況下,這些溫度也足以引發材料的熱降解。
加工過程中,熔融的塑料經常會遭受強剪切應力,這足以造成聚合物鏈的斷裂,從而在其整體結構中引入化學弱點,進一步加劇降解的發生。
在環境中,塑料不容易生物降解,但卻會因紫外線、氧氣、水和污染物的影響而降解,這一過程通常被稱為聚合物風化。天氣導致的鏈斷裂會使塑料日益變得脆弱,最終導致其破裂並形成微塑料。
光氧化是影響塑料降解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是由紫外光和氧的共同作用造成的,這會引發複雜的自由基鏈反應。
大多數塑料產品,如包裝材料,往往只使用一次,幾乎不會在其使用過程中經歷明顯的降解。然而,某些塑料在惡劣環境中可能經歷長期使用,這會加劇其物理性質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塑料中聚合物降解的風險不能被忽視,特別是那些在高溫或化學攻擊下使用的塑料。
使用中的聚合物降解安全隱患不容小覷,歷史上因管道裂縫導致的真實事件告訴我們,降解可能造成可怕的後果。
塑料的回收處理也不可避免地導致某程度的聚合物降解。雖然機械回收被廣泛使用,但該過程通常無法避免對塑料鏈的熱損傷,並可能導致產品性能惡化。雖然回收技術不斷創新,但環境需求和成本效益之間的平衡仍是一大挑戰。
當面對這些潛在危險和挑戰時,我們是否能找到更可持續的塑料應用及回收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