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救醫療中,任何細微的差別都可能拯救生命。血漿,作為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新鮮冷凍血漿的使用愈加普遍和關鍵,尤其是在創傷及大出血的治療過程中。本文將深入探討新鮮冷凍血漿在急救現場的必要性及其背後的科學。
新鮮冷凍血漿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能有效提升病人的生存機率,尤其在外科手術和重大創傷情況下。
血漿是血液中的淡琥珀色液體成份,約佔人體血液總容量的55%。其主要成分為水(佔95%),同時包含多種重要的溶解蛋白質和其他物質,如白蛋白、球蛋白和纖維蛋白原等。血漿不僅在輸運氧氣和二氧化碳中發揮關鍵作用,還負責維持體內的電解質平衡,並且保護身體免受感染及其他血液相關疾病的侵害。
新鮮冷凍血漿對於在急救及外科手術中面對疼痛、出血和血容量流失的患者至關重要。由於其能快速補充血液中的液體及凝血因子,對於處理大規模創傷患者特別有效。許多醫療機構將新鮮冷凍血漿列為基本必需藥物,並且在所有創傷中心、醫院及急救車上儲存。
由於新鮮冷凍血漿能提供即時的凝血支持,急救現場的醫護人員能高效應對生命危機情況。
血漿和血清都源於全血,但二者之間存在明顯差異。血清是去掉了血球和凝血因子的血漿,而血漿則是在不去除凝血因子的情況下分離出來的液體。由於目前的許多血液檢驗需要使用血漿,而非血清,這使得血漿的快速制備變得尤為重要。
為了保持新鮮冷凍血漿的品質,正確的處理和貯存至關重要。新鮮冷凍血漿需於採血後24小時內快速冷凍,以確保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不受損。冷凍血漿的保存期通常為一年,這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參與多次救治,拯救無數生命。
隨著對血漿需求日益增加,血漿捐贈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AB型血者,其捐贈的血漿幾乎不含抗體,能夠安全透過跨型供應給各種患者。血液中心常會大力鼓勵這類捐贈行為,並為其設立專門的捐贈計畫。
在急救現場,新鮮冷凍血漿的重要性無法被忽視。從創傷急救到手術需求,血漿無疑是醫療體系的一位英雄。面對日益增長的需求,我們是否應該重新思考自己能為血漿捐贈及相關醫療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