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氣候變遷議題的日益嚴峻,北大西洋深水的形成變得尤為重要。北大西洋深水(NADW)是一種在北大西洋形成的深水塊,對於海洋的熱鹽環流有著關鍵影響。這顆深水的形成不僅與海水的物理特性有關,還與人為的氯氟碳化合物(CFCs)密切相關,這些化合物的存在為我們了解這些水流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
NADW的形成涉及從南半球流入北大西洋的溫暖表層海水,這些水流在經過蒸發和其他海水塊的混合后,導致鹽度的增加。當這些升溫的水到達北大西洋後,因其溫度的降低和鹽度的增加,水變得更加密集,最終沉降。NADW的出流特徵包括高鹽度、高氧含量及CFCs的濃度,這使得科學家能夠追蹤其流動路徑,並進一步了解環流的構造。
水的流動模式就像一個巨大的輸送帶,將熱量、鹽度及其他物質從熱帶大西洋運輸到中高緯度的地區。
NADW的形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深層對流和在格林蘭-冰島-蘇格蘭的山脊上發生的密集水漂移。特別是在拉布拉多海,冬季時的深海對流造就了拉布拉多海水(LSW),這些水可能向下沉入2000米的深度。LSW的形成受到北大西洋震盪(NAO)的影響,這對於拉布拉多海的水預備狀態至關重要。
過去的幾年里,水的鹽度和密度會隨著氣候變化產生顯著波動。例如,在NAO積極的階段,允許強風暴的發展,使得表層水分變淡並促進密集水的下沉。這就造就了不同年份LSW的產生差異。在某些時期,由於環境條件不佳,可能根本不會形成CLS水。
NADW的形成過程背後,有著來自冰島和丹麥海峽的冷水流向北美和歐洲的故事。
CFCs是人類活動產生的化合物,這些物質通過與大氣的氣體交換進入海洋表層。當科學家測量到NADW中的CFCs含量時,他們能夠判斷這些水流的年齡及其攜帶的水團的歷史。從某個特定的水塊中觀察到的CFC濃度,便為研究人員提供了該水流混合和運動的線索。
NADW沿著深邊界電流(DWBC)的南下擴散,這一過程可以通過其高氧含量、高CFC濃度和密度來追蹤。ULSW作為上層NADW的主要來源,從拉布拉多海以小渦旋的形式向南推進,並進一步混合到DWBC中。這種擴散的過程表明,不同來源的水在相遇後,釋放出重要的化學信息,這也是全球變暖加劇的警示。
在一些年份,由於不利的環境進程,NADW的形成顯著減少,從而影響到整體海洋的熱榖輸送和氣候變化。
NADW的形成在歷史上曾經遭遇過劇烈的減少,例如在小冰河時期的若干事件中。這樣的變化通常會引起北大西洋流系統,特別是墨西哥灣暖流及北大西洋漂流的減弱,這又會影響到北西歐的氣候。當前全球氣候變遷的趨勢引發許多科學家的擔憂,未來NADW的形成有可能會再次受到負面影響。
在全球暖化的背景下,NADW的持續變化將破壞洲際海流的平衡,而這種影響將波及世界各地。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一現象以維護全球氣候的穩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