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來西亞的歷史長河中,阿爾阿卡姆(Al-Arqam)是一個充滿著爭議與影響力的團體。自創始人哈吉·阿沙阿里·穆罕默德(Haji Ashaari Muhammad)在1968年創立這個組織以來,阿爾阿卡姆一直致力於推動伊斯蘭精神、社會自足和共同生活的理想。這些努力最終使他們的社群數量在1990年代達到了44個,為信徒的生活帶來了深遠的變化。
阿沙阿里通過該組織的不斷努力,傳播了自給自足的理念,並在馬來西亞創建了許多社區。
哈吉·阿沙阿里於1937年出生於馬來西亞的レンバ(Rembau)。他的一生始於宗教環境,年輕時便開始接觸伊斯蘭教義。在他的家族中,伊斯蘭教的傳統與實踐貫穿其成長過程。1954年,他進入一所宗教學校進習,以後他成為了一名政府宗教教師,這為他日後創立阿爾阿卡姆鋪平了道路。
1968年,阿沙阿里在吉隆坡的馬來社區成立了一個小型學習小組,這便是阿爾阿卡姆的起源。在他的帶領下,這個團體倡導伊斯蘭的精神價值,並強調成員之間的自給自足和共同體生活。阿沙阿里的願景不僅源於對古蘭經的解讀,更是在當時社會中尋求一種新的伊斯蘭文明復興的道路。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爾阿卡姆轉變為一個重要的社會經濟運動。該組織創立了多家企業和教育機構,旨在促進成員的自給自足。這些企業為信徒提供了工作機會,並改變了他們的社會經濟狀況。阿爾阿卡姆在90年代共建設了44個社區,吸引了大量信徒的加入。
阿爾阿卡姆的強調經濟獨立主義,使其在當時的伊斯蘭運動中獨樹一幟。
阿沙阿里的教義扎根於伊斯蘭基本原則。然而,他的許多見解被官方宗教機構視為具爭議性。核心教義中,Aurad Muhammadiyah
是一組為阿爾阿卡姆成員所遵守的禱告與靈修實踐,著重於精神的純化和集體崇拜。此外,阿沙阿里還提出了一些關於馬來亞地區在伊斯蘭復興中扮演中心角色的預言,這些想法進一步增強了信徒間的昇華感。
阿沙阿里有過五次婚姻,共育有37名子女。他於1959年首次結婚,結束於1985年,此後接連結婚。他的多重婚姻生活成為了他公眾形象中的一部分,並在社會中引發了一些討論。
阿沙阿里於2010年去世後,他的教義和理念依然持續影響著信徒和社會。特別是Aurad Muhammadiyah的實踐在一些分支團體中仍然存在。雖然阿爾阿卡姆已經被解散,但阿沙阿里的經濟自給與精神修行觀念在馬來西亞的一部分穆斯林社區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政府之所以禁止他的許多作品,主要是因為這些作品被認為偏離了正統的伊斯蘭教義。
當一個社區因追求宗教理想而強化其內部結構時,其實際影響力又是如何在更大社會中反應出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