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是美國政府主要負責生物醫學和公共健康研究的機構,自1887年成立以來,NIH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物醫學研究機構。NIH位於馬里蘭州的貝塞斯達及周邊地區,並在全國多個地點設有設施。透過內部研究計畫(IRP)和外部研究計畫(Extramural Research Program),NIH不僅進行自身的科學研究,還為其他非NIH研究機構提供補助。這樣的資金支持和多樣化的研究體系,是其成為全球生物醫學研究領先機構的關鍵。
NIH的成立與不斷成長,標誌著美國在科學研究領域的隱性競爭與公衛事業的進步。
NIH的起源可追溯至1887年,當時美國海軍醫院服務部內成立了針對細菌的研究實驗室。最初的實驗室位置設在紐約一間海軍醫院,隨後在1891年搬遷至華盛頓特區。經過數次的搬遷和重組,NIH於1930年由Ransdell法案正式被指名為國立衛生研究院。此舉不僅標誌著其獨立性,同時也隨著政府資金的大幅增加,加速了其發展。
從海軍醫院服務部的研究室,NIH一路成長為擁有27個不同研究領域的獨立機構。
進入1960年代,NIH面對著倫理與研究道德的重大挑戰,尤其是涉及人類受試者的研究。對於人類受試者的實驗,NIH開始要求其資助機構必須經過倫理審核。在1971年,隨著尼克森總統簽署《國家癌症法》,NIH全面啟動了國家癌症計畫,並以此為契機持續推動癌症研究的資金。
NIH的運營由總幹事辦公室負責,負責政策設定,管理和協調各機構和中心的活動。NIH的主任在促進與各研究機構的合作上發揮重要作用,並負責確保研究方向的前瞻性與協作性。這不僅強調了國立衛生研究院在生物醫學研究界的指導角色,也展示了其與全球醫學界合作的願景。
NIH內部研究計畫的資金佔其預算的10%,而對外資助的經費超過80%。如此庞大的資助網絡使得全美有超過3000個機構的研究人員能夠參與到NIH主導的科研項目中。
NIH至今已有153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肯定,顯示其在全球科學界的重要貢獻。
NIH的資金來自國會,這個過程通常充滿了競爭,因為每個國會成員都希望獲得資金支持的項目各有不同。每年的預算編制是個人協作與管理協商的過程,這影響著整體的研究傾向與資金分配。
NIH在多個科學與醫學領域的發現為人類健康做出了重大貢獻,包括發現對抗猩紅熱的疫苗、抗擊新冠病毒的療程和各種癌症的早期檢測技術。
NIH的發現使其成為擁有歷史深度與廣泛影響力的全球生物醫學研究機構。
NIH的歷程不僅是一部科學探索的歷史,更是美國公共健康智慧的縮影。在經歷百年的成長後,NIH如何在未來的科學研究與公共健康中持續扮演重角色,仍然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