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ptospira interrogans是一種義務需氧的螺旋狀細菌,外形如螺絲刀,兩端呈鉤形。這些細菌主要棲息於熱帶區域,並能夠在土壤或水中生存數周至數月。作為引起多種哺乳類感染的病原體,L. interrogans對野生及家養動物(包括寵物狗)有明顯的致病性,並且極有可能通過污染的水源或土壤傳播至人類,造成類似流感的症狀,並引發腎臟及肝臟損傷。
L. interrogans的生存能力讓它在各種環境中都能保持活力,通常透過受感染動物的尿液來傳播。
人類感染L. interrogans的途徑主要是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源或土壤。這些感染在農夫或獸醫等特定群體中尤為常見,他們因與動物接觸而面臨更高的風險。感染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無黃疸期(anicteric phase)和黃疸期(icteric phase)。
無黃疸期通常被稱為階段一,患者常有發燒、頭痛和噁心的症狀。而黃疸期,或稱階段二,則包括更為嚴重的症狀,如出血和腎小管功能衰竭。通常,測試和診斷這種細菌感染的方法包括微觀凝聚測試和PCR檢測。
大多數人類病例只表現無黃疸期,然而有一部分人會進一步發展為黃疸期,造成更為嚴重的健康問題。
L. interrogans的細胞呈革蘭氏陰性,具備兩條周質鞭毛。這些鞭毛在細菌的運動及生存上扮演關鍵角色。生長方面,L. interrogans喜歡在中性pH(約7.4)和28至30攝氏度的溫度範圍內生長,並以長鏈脂肪酸為主要能量來源。
L. interrogans的基因組包含兩條圓形染色體,尤其在其代謝上有著獨特的需求,如長鏈不飽和脂肪酸,而飽和脂肪酸則不利於其生長。
這些細菌的基因組約有4.7百万碱基对,包含许多与真核细胞入侵、细胞黏附和运动相关的基因。这类复杂的基因组構造使得L. interrogans在熱帶地區能夠有效生存並讓其成為成功的病原體。
L. interrogans主要透過受感染動物的體液來傳播,尤其是老鼠,它們是此病的主要攜帶者,卻自身沒有明顯症狀。這些細菌可在清水中生存並透過皮膚和黏膜進入新宿主。
這些細菌可以在人類和動物的腎臟中生存並繁殖,這對於其傳播至新宿主至關重要。
在人類中,L. interrogans的症狀有時會分為兩個階段,無黃疸型或黃疸型,也就是所謂的韋爾病。研究顯示,這些細菌可能對多種器官及血管的內皮細胞造成損害。
在狗的情況下,L. interrogans的感染會引發高度的炎症反應,使得激素如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顯著上升,造成母犬早產或流產等嚴重後果。
人類的淋病可以透過抗生素如多西環素和青霉素進行治療。在犬科動物中,淋巴瘤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儘管已研發出針對某些血清型的疫苗,但由於病原體的多樣性和疫苗的保護效果不佳,疫苗的使用尚需進一步優化。
隨著環境和生態的變化,我們必須思考,這些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微生物對人類健康的威脅究竟能否被有效控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