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的松鼠(學名 Pteromyini 或 Petauristini)實際上是一個由50種松鼠組成的部落,屬於松鼠科(Sciuridae)。儘管名為飛翔松鼠,牠們並不具備像鳥類或蝙蝠完全飛行的能力,但確實能借助擴展自腕部到足踝的皮膜(patagium)在樹木之間滑翔。長尾巴在滑翔過程中幫助穩定牠們的動作。
「飛翔的松鼠能在空中控制航向,這主要歸因於牠們的肢體和尾部的運用。」
飛翔的松鼠在生理上與其它松鼠相似,但它們擁有一些獨特的適應能力,如較長的四肢骨骼,短的手骨、足骨和尾椎。藉助這些 особенности,這些松鼠能在滑行時透過改變四肢位置來控制滑行的方向和速度。那些小型的軟骨腕骨讓牠們在飛行時獲得升力,這種特殊的構造在其他滑翔哺乳動物中並不具有。
飛翔的松鼠滑行的最高距離可達90米(300英尺),牠們在空中的運動是透過改變肢體的姿勢來操控的。適當的位置能夠調整patagium的鬆緊,就像一個毛絨絨的降落傘,進一步增強了牠們的滑翔能力。這種滑翔的技巧讓它們在樹與樹之間獲得能量效率,並能快速尋找食物,成為一種在生存競爭中極具優勢的策略。
「滑翔是一種能量高效的方式,可讓松鼠在搜尋食物時從一棵樹滑向另一棵。」
飛翔松鼠的最新分子生物學研究顯示,牠們約在1800萬至2000萬年前便已經起源。這些研究也表明飛翔松鼠為單系群,並與樹松鼠有親近的祖先關係。與其它相似體型的松鼠相比,飛翔松鼠在腰椎和前臂的長度上有所增加,然而它們的足部和手部骨骼卻更短。這些身體的比例差異顯示出飛翔松鼠在進化中為滑翔所做的適應。
飛翔的松鼠通常在夜間活動,牠們以果實、種子、昆蟲和樹液為食,身體能力的優越性顯示在牠們的觅食當中。至於繁殖,上半年(2月至3月)是牠們的繁殖季,母松鼠會將新生的幼崽攜帶在身邊直到牠們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母親在頭幾周照料幼崽非常細心,經過五周後,幼崽開始進行滑行訓練,十周後便會離巢。
「在滑翔過程中,飛翔的松鼠能夠迅速且靈活地在樹間移動,這也成為牠們逃避捕食者的重要技能。」
有趣的是,飛翔松鼠在2019年的一項研究中被發現,當接觸到紫外線光時,牠們的毛皮能發出粉紅色的螢光。至今尚不清楚這一特徵的實際用途是什麼,但這一發現顯示出飛翔松鼠在生態系統中可能擁有尚未揭示的特殊功能。
無論是在進食、滑行還是繁殖方面,飛翔松鼠都顯示出顯著的適應能力和靈活性。牠們借助特化的生理構造,不僅能夠在樹間優雅地滑翔,還能有效地規避捕食者,隨時隨地尋找食物。這種獨特的生態適應讓人不禁思考,還有多少自然界中神奇的生物技巧尚待我們去探索與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