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社會,家庭的結構以及我們的性別角色似乎都是習以為常的,不過,這些結構到底如何塑造我們的自然性,卻是需要深入思考的議題。根據邊緣思想家威爾赫姆·萊希(Wilhelm Reich)的理論,資本主義社會透過對家庭體系的建立和強化,無形中操控並限制了人類的自然性,並進而形成了一種對性欲的抑制和扭曲。
自然性滿足不足會導致性神經症的產生,這是因為這種性欲的抑制與社會制度可以說是息息相關的。
萊希在其著作《文化鬥爭中的性》(Die Sexualität im Kulturkampf)中提到,家庭作為一個經濟與社會的單位,承擔著保護資本主義經濟結構的重責。家庭中的父權體制便是其經濟優勢的具體表現,因為這樣的結構強化了男性在家庭中的經濟主導地位,並促成女性的經濟依賴。這樣的結構使得資本主義能夠持續運行,因為男性的經濟勞動力並不需要負擔家庭的額外開銷,最終造成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獲利。
她就算是無償的家務勞動,仍然導致了丈夫在工作場所中的經濟賦權。
這種家庭結構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安排,更是社會性別角色的一種強化。對於小孩來說,家庭的權威結構使他們被鼓勵模仿父母的性別角色,延續性別不平等的狀況。這使得自然性不僅受到壓抑,同時也被重組為符合社會期望的樣子。萊希認為,這種對性欲的壓抑產生了性神經症,而這在某種程度上又反過來支持了父權制度和資本主義體系。
這種關係是一種循環的關係,持續地增強了威權國家的權力,無論他是否意識到這個動機。
萊希在書中還提到,資本主義社會中長期存在的道德觀,特別是關於性的壓抑和婚姻的“強迫性”,使得年輕人在性方面承受著極大的壓力。這樣的婚姻觀念將性欲視為亵渎,並讓它深埋於人們的潛意識中,進而成為一種負擔。
萊希對於充分的性教育與性自由的缺乏給予關注,使得年輕人無法理解自己的性需求,或是尋求相關的支持和信息。這種情況顯示了我們社會中有一種不斷蔓延的假象,在性問題上我們talk big but do little。
所謂的“性教育”往往欺騙性地僅專注於生物學,而隱藏了青少年真正內心中迫切渴望的興奮感受。
這樣的情況導致了更多的性壓抑,輔以不科學的正當化,而這些正當化渠道使得本來應該被理解和接納的性欲成為一種罪惡感的源頭。萊希指出,這也使得許多人在心理上承受著不必要的壓力,造成新的神經症出現。
社會學家們如布羅尼斯拉夫·馬林諾夫斯基(Bronisław Malinowski)等人所做的跨文化研究表明,在許多沒有明顯父權思想的社會中,性並不會被如此壓抑,這使我們不得不懷疑當前社會家庭結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到底在這樣的社會結構中,個人的自然性何以喪失?權威的家庭結構是否真的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唯一方式?還是說,我們的壓抑只不過是資本主義維持的一場幻象?在追求性解放的過程中,我們是否必須重構甚至推翻我們的家庭模式才能真正實現人類的自然性與自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