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brio cholerae,這種形狀如逗號的革蘭氏陰性細菌,隱藏在世界各地的海水中。它們通常棲息於鹹水或半鹹水中,並且能輕易附著於螃蟹、蝦及其他殼類動物的幾丁質外殼上。在某些情況下,這些細菌的某些株對人類具有致病性,從而引發名為霍亂的致命疾病,此疾病常常是因食用生鮮海產或飲用受污染水源所引起。
「自1849年Félix-Archimède Pouchet首次描述Vibrio cholerae以來,這種細菌的神秘性和危險性一直吸引著科學界的注意。」
Vibrio cholerae的發現可以追溯到19世紀,這段期間伴隨著霍亂的全球流行和對其病因的廣泛研究。當時的空氣污染論無法充分解釋疾病傳播的方式,於是英國醫生John Snow在1854年成功證明霍亂是通過飲水傳播的。儘管如此,細菌的存在和具體成因在當時依然沒有被確認。
「Pouchet在1849年最早使用顯微鏡觀察到霍亂患者的糞便,提出細菌的可能性,但當時並未引起足夠重視。」
Vibrio cholerae是一種高度運動性且呈逗號形的細菌,其主動運動的特性令它得名。這種細菌在水中可以快速游動,並適應多種環境條件。當它們進入人體後,經由腸道附著,並開始分泌霍亂毒素,這是一種使人產生大量腹瀉的蛋白質。
Vibrio cholerae的自然棲息地主要在河水、咸水和河口,通常與微型甲殼類動物或水生植物相關。霍亂感染主要通過飲用受污染的水源、食用生或未煮熟的海鮮等途徑傳播。而人傳人的可能性極低,讓這種病原體的傳播模式更加複雜且有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霍亂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數可達12萬,而大多數病例來自缺乏清潔水源的地區。」
在一些仍然受到霍亂影響的國家,供應清潔安全的水源變得至關重要。為了保護自己免受霍亂感染,旅行者被建議避免飲用生水,隨時保持手部衛生,並徹底煮熟食物。接種霍亂疫苗是另一種有效的預防措施,尤其是在疫苗接種計劃中,已經有超過2500萬劑疫苗被分發給面臨霍亂風險的地區。
Vibrio cholerae是一種與人類福祉息息相關的細菌。它的存在提醒我們,無論是科學研究還是公共衛生的重視,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霍亂威脅,該如何採取行動以促進全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