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是一種破壞性極大的爆炸裝置,其力量來源主要是核反應。核武器可分為兩類:裂變彈和熱核彈。這些武器能夠從相對少量的物質中釋放出大量的能量,讓人震驚。歷史上第一次的裂變彈測試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0,000噸TNT,而第一次的熱核彈測試則釋放了相當於1000萬噸TNT的能量。核武器的爆炸威力可以從10噸TNT(例如W54型)到5000萬噸TNT(例如沙皇炸彈)不等。
核武器的存在和擴散成為國際政治中的一個重要議題:
自1945年美國首次使用核武器於二戰以來,世界一直在努力尋找防範核擴散的解決方案。
核武器在歷史上僅被使用過兩次,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對日本進行的。1945年8月6日,美國在廣島投入了名為「小男孩」的鈾彈,隨後於8月9日,投下了名為「胖子」的鉑彌鈾彈。這兩次轟炸造成約200,000名平民和軍人的死亡。關於這些轟炸的倫理問題及其對日本投降的影響至今仍有爭論。自那時以來,世界各國共進行了超過2,000次的核武器測試。
核武器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依賴裂變反應的武器及通過裂變引發核融合反應的熱核武器。所有現存的核武器,無論是裂變彈還是熱核彈,都依賴於核裂變反應釋放的某部分能量。
所有的核武器都至少部分來自核裂變反應,而那些完全依賴於裂變的武器被稱為原子彈。這些武器的設計主要是使得裂變材料在超臨界狀態下反應,進而引發爆炸。這可以透過將一塊亞臨界材料射向另一塊材料的「槍型」方法或使用化學炸藥壓縮亞臨界材料的「壓縮型」方法來實現。
在核武器設計中,一個主要挑戰是確保武器在自我毀壞之前,能夠盡可能多地消耗裂變燃料。
這類武器主要通過核融合反應釋放大量能量,因此也稱為氫彈。氫彈通常依賴於一個裂變爆炸來引發隨後的融合反應。熱核武器的設計通常比裂變 weapon 更複雜,但它們能產生更大的爆炸威力。這些武器可以引發多階段的能量釋放,其中大部分能量來自最終的裂變。
熱核武器是一種利用裂變反應壓縮和加熱融合燃料的設計,這使它們能產生比同等重量的裂變彈更強烈的爆炸。
除了傳統的裂變和熱核武器外,還存在一些專門用途的核武器,例如增強裂變彈,這是一種通過少量的融合反應提升爆炸能量的武器。此外,還有鹽炸彈、純融合炸彈等未來可能的武器,但這些類型的武器仍在研究階段,技术尚未成熟。
武器的投送系統在核武器的設計和戰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最簡單的投送方式是通過航空器僅以重力將核武器投下,這種方法雖然方便,卻限制了攻擊範圍和應對時間。隨著技術進步,許多國家已研發出可攜帶核彈頭的各種導彈系統,使得核武器的射程大幅增加。
核戰爭戰略是與預防或應對核戰爭相關的一系列政策。在冷戰期間,核威懾成為防止核攻擊的主要策略,以確保具備二次打擊能力為核心。這些策略旨在用最小的能耗維持國家安全,但也帶來了诸多的道德和戰略爭論。
隨著核武器技術的不斷演變及新型武器的出現,全球的核武器局勢仍在變化之中。當面對如此具毀滅性的武器,我們是否能找到有效的管控措施以確保人類的未來安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