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和機器人技術中,點雲配準是指尋找一個空間變換(例如縮放、旋轉和平移),使兩個點雲數據能夠精確對齊。這一過程對於合併多個數據集至全球一致的模型(或坐標系統)至關重要,或是將新的測量映射到已知數據集上,以識別特徵或估計其姿態。當前,原始的3D點雲數據通常是從激光雷達(Lidar)和RGB-D相機獲得的。
3D點雲可以通過計算機視覺算法生成,例如三角化、束調整,甚至最近基於深度學習的單目圖像深度估計。
點雲配準在自駕車、運動估計、3D重建、物體檢測和姿態估計、機器人操作、同時定位與地圖構建(SLAM)、全景圖拼接、虛擬及增強現實、醫療成像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而在這些應用中,如何實現高效準確的點雲配準成為了研究的熱點。
點雲配準的目標是找到一個變換,使得一組動態的"模型"點集與靜態的"場景"點集之間的差異最小化。換句話說,若有兩個有限大小的點集{M, S},我們希望能夠找到合適的變換T,使得轉換後的點集M與S的對應點之間的歐幾里得距離最小化。這通常涉及到剛性或非剛性的變換模型。
在剛性配準中,變換只包含旋轉和平移,而在非剛性配準中,則可能涉及到非線性變換,如仿射變換等。
點雲配準的演算法可以分為幾種類型:當給定對應的點時,稱之為基於對應的註冊;而若對應未知,則稱為同時姿態和對應註冊。基於對應的註冊中,必須提前找到每一個點對應的匹配點,而這通常涉及到特徵匹配技術。
剛性配準的主要任務是將一組點集以不改變點與點之間距離的變換映射到另一組點集上。而非剛性配準則允許點集合之間的形變與轉變,傳統上這種方法通常會涉及非線性變換,如使用薄板樣條(Thin Plate Spline)進行註冊。
在進行點雲配準的過程中,正確處理異常值是十分必要的。最大一致性(Maximum Consensus)方法是尋找與生成模型相一致的對應最小集合的一種技術。不幸的是,全球最優解是NP困難的,因此許多演算法如隨機樣本一致性(RANSAC)等被提出來,以增強在低序列比下的穩健性和效率。
底線是,在現實世界的操作中,敏感的外部因素會讓大部分配對失真,因此開發強健的點雲配準技術來抵禦可能的異常數據至關重要。
對於不良對應的處理通常可以通過去除異常值來進行。通過建構特徵一致性測量來有效過濾出有問題的點,提高後續處理的效率。
最終,理解和應用這些配準技術,不僅能提升三維模型的精確度,還能在各種應用中展現其潛力。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點雲配準技術的未來將會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