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對於歐洲的能源市場而言,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年。這一年,風能首次在發電量上超越了煤炭,並且成為歐洲能源供應的重要來源。根據最新的數據,在2023年,歐洲風能總裝機容量達到255吉瓦(GW),相較於2017年的發電能力,這一數字顯示出風能的增長潛力。
「風能的崛起不僅是可再生能源的勝利,也是我們應對氣候變遷的重要一步。」
風能的快速增長源於多個因素,其中之一便是公共政策的轉變。歐洲風能協會(現稱WindEurope)提到,截至2023年,風能的發電量已經達到193太瓦時(TWh),而煤炭的發電量僅為184太瓦時。這一變化發布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可再生能源不再是輔助選擇,而是主要的能源來源之一。
根據歐洲委員會在2023年10月發布的《歐洲風能政策包》,該計劃旨在簡化風能的部署過程,其中包括加快許可與拍賣設計等流程。新政策特別強調增加對海上風能及海洋能源的投資。這些政策的推出是為了促進2030年之前歐洲達成的能源與氣候目標。
「風能已經佔據了歐盟可再生電力發電的37%,同時也為經濟提供了近30萬個就業機會。」
根據最新調查,民眾對風能的支持率保持在約80%。這表明,儘管在某些地區仍存在反對聲音,但風能的整體受眾反應可謂積極。丹麥在2014年時,更是實現了56%的風能滲透率,成為全球風能領導國之一。
作為歐洲最大的風能市場之一,德國在可再生能源中風能的比重逐年上升,2014年時風能為國家總電力供應提供了9.7%。德國的風電設備數量逐漸増加,並且國家對海上風電的投資也在增長。
愛爾蘭的風能潛力也很大,截至2019年,風能已滿足全國36%的電力需求。隨著新海上風電項目的推出,風能預計將繼續增長。
芬蘭和愛沙尼亞同樣在積極發展風能。愛沙尼亞於2013年的風能裝機容量為269.4 MW,並計劃建立更多海上項目;而芬蘭對風能的開發也顯示出良好的前景。
儘管風能的發展勢頭強勁,但領域內仍存在一些挑戰。需特別注意的是,政策的不確定性仍然對投資者造成影響。此外,風電場的本地反對聲音也需妥善管理。例如,在瑞典的某個風電項目中,因地方居民對歷史景觀的保護呼聲,大規模開發受阻。
「必須平衡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與當地社區的期望。」
隨著2030年目標的推進,風能的再生潛力仍然巨大。根據《REPowerEU》計劃,預計歐洲將進一步增加風能裝機容量,並在2040年達到更高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風力發電的回升也會促進新技術的研發,並可能改變未來的能源市場結構。在光伏和風能相結合的情況下,我們或許將迎來一個更綠色、更可持續的未來。
面對如此重大轉變,您認為歐洲能源市場還會面臨哪些挑戰與機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