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街頭,有一種獨特的舞蹈形式名為Para Para(パラパラ),這是一種同步舞蹈,源自於1980年代,與大多數夜店舞蹈不同,其特點在於每首歌曲都有專門的舞蹈動作,類似於排舞。隨著歐洲國家開始引入Italo Disco和Eurodisco音樂,這種舞蹈在日本逐漸成型,儘管在1990年代末之前,其人氣並未突破國境。
Para Para的魅力在於它獨特的節奏感和精確的動作,使這項舞蹈不僅僅是一種表演,更是一種社區文化。
Para Para舞蹈的主要動作多集中在上半身,與四拍節奏完美對應,舞者通常會進行手臂與手的編排動作,並在左右移動時輕微地扭動臀部。這些動作在Eurobeat和Eurodance音樂的伴隨下,表現出其獨特的節奏感。在社群中,這些舞蹈由隸屬於受歡迎的俱樂部的團體設計,每首音樂皆有其專屬的舞蹈套路,因此舞蹈愛好者自稱為「paralists」,他們來自於日本、智利、巴西、西班牙、美國、加拿大、台灣等多個國家。
在這個美麗的舞蹈世界中,「正式」和「狂熱」的舞蹈套路有所區分。所謂的「正式」套路是由特定的俱樂部和編排團體創作的,這些套路大多數人都能學會並樂於參加。在與這些正式套路相對的,是在1990年代末形成的「狂熱」套路,這些非官方的舞蹈也是充滿個性,並在各種社交舞會上獲得追隨。
Para Para的歷史是一部充滿變化的文化演覺,隨著時代的更迭,不同的舞蹈潮流也在持續地進化。
對於Para Para的起源有幾種不同的理論。許多人認為,它從1980年代初期開始流行,當時一些男性在高級夜總會中編排舞蹈以吸引女性顧客。另一種理論則認為,它源自於集聚在東京原宿代代木公園的Takenoko-zoku亞文化,他們會隨著流行音樂和迪斯科音樂跳舞。
Para Para的歷史可分為四個重要的繁榮時期,每一個時期都承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從1987年至1992年的第一次繁榮,舞者們在高級夜總會中學習舞蹈;接下來的繁榮則從1993年至1995年,許多舞蹈套路在此期間逐漸形成;而1999年至2001年的第三次繁榮,則因為電視明星的帶動而引起空前的熱潮;最後,2005年至2010年的第四次繁榮,雖然受到爭議,但確實促進了對Para Para的興趣。
隨著時代的變遷,Para Para在2010年後進入了所謂的「冰河時期」,許多原本活躍的俱樂部活動逐漸減少。隨著網絡的發展,更多人開始在YouTube等平台上分享舞蹈影片,使得這項舞蹈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新的生命。儘管如此,依然有一些俱乐部活動如SEF和Starfire持續進行,這些活動是目前仍然演出Para Para的重要平台。
作為一種社交舞蹈,Para Para彷彿是連結過去與未來的橋樑,它不僅在日本,也在全球舞者的心中找到共鳴。
Para Para不僅限於舞廳,它也進軍了流行文化。在許多日本動漫和音樂中,Para Para舞蹈都有所展現。從1980年代起,許多舞者及偶像都曾表演過Para Para,最著名的如Takuya Kimura在SMAP×SMAP中的演出,甚至連東京迪士尼樂園的米老鼠也跟著跳起了Para Para舞。
隨著全球對日本文化的興趣增長,Para Para在許多國際場合、動漫展會以及社交平台上,持續吸引著世界各地的舞者參與和學習。無論是通過線上學習,還是現場演出,Para Para的影響力仍未減退,它以其獨特的方式,連結著不同文化中的舞者。
Para Para的故事展現了音樂和舞蹈如何跨越文化的界限,成為世界各地人們表達情感的方式。隨著新一代舞者的涌現,這場舞蹈的文化風潮又將帶來哪些新的驚喜與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