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風急性期的醫療監護中,NIH 步驟評量表(NIHSS)
已成為醫療提供者的一項重要工具。該評量表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於2001年首次發表,旨在客觀評估中風患者的健康狀況並協助制定後續護理計畫。NIHSS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在臨床試驗中評估不同干預措施的效果,對於中風患者的診斷和治療過程至關重要。
NIHSS可為醫師提供一致且可靠的中風嚴重程度評估,並剖析病人未來康復的潛力。
NIHSS涵蓋11項測評,都針對中風患者的具體功能进行評分,每項的得分範圍在0到4之間,其中0分表示正常功能,而越高的分數則表明相應功能越受損。這套成績的總和就構成了患者的NIHSS總分,最高分為42分,最低為0分。
首先,進行NIHSS評量時,考官需避免對患者進行任何形式的指導或協助。考官可以對不理解口頭指令的患者進行示範,然而患者的得分必須反映其自身的能力。這一評量過程中,考官必須注意到每項的首次嘗試得分,並依據每個項目的表現評分。特別是,語言評估
部分,將根據患者的最佳嘗試進行打分。
NIHSS中有關意識水平(LOC)測試進一步幫助評估患者的基本反應能力,而視野測試則用以評估病人個體的視覺狀況。
進一步的,NIHSS的測評包括意識水平、眼部運動、視野、面部麻痺、肢體運動等多個項目。比如在意識水平評估中,考官將觀察患者的反應是否靈敏,並在需要時使用口頭和非口頭分別進行刺激以確認患者的清醒程度。
不僅如此,NIHSS亦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尤其是在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的療程計劃和治療上。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tPA)
的使用即依賴於NIHSS評分來判斷患者是否符合治療標準。根據最新指導方針,這種快速的評估旨在縮短治療延誤時間,並提高tPA的療效。
隨著對NIHSS的廣泛應用,該量表已變得更加標準化,並被用於各種不同的臨床研究和病歷回顧中,而其預測性的能力亦因此獲得驗證。
對於NIHSS的改進版本,即改良型NIHSS(mNIHSS),則進一步簡化了原始量表,去除了幾個問題,保持了評估的一致性和準確性,並使得臨床工作者能更快速地進行評估。此外,NIHSS
的準確性使其成為判斷中風嚴重程度的可靠指標,幫助醫生快速調整治療方案以提高恢復的可能性。
NIHSS不僅在各種臨床環境中運作良好,還被用作預測患者預後的重要工具。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及對中風相關疾病認識的加深,NIHSS的應用範圍也在不斷擴展。一個徹底了解NIHSS的醫療人員,將能夠在患者的救治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你是否也想進一步了解如何透過NIHSS來改善中風患者的生活質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