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pox是一種由變異病毒引起的傳染病,這種病毒通常被稱為小pox病毒,屬於正痘病毒屬。該病的最後一例自然病例於1977年被診斷,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80年證實該病全球根除,這使得小pox成為至今唯一被根除的人類疾病。小pox的初步症狀包括發燒和嘔吐,隨後出現口腔潰瘍和皮疹,幾天後,這些皮疹轉變為典型的帶凹痕的液泡。最終,這些瘡包結痂脫落,留下一些疤痕。
小pox的死亡率約為30%,而嬰兒的死亡率更高。
這種疾病主要通過患病者之間的面對面長時間接觸或透過被污染的物體傳播。小pox疫苗是預防的主要手段。儘管在疾病已經發展後某些抗病毒藥物可能有助於治療,但這類藥物直至疾病根除後才上市。小pox被認為在20世紀造成了多達三億人的死亡,並且在其最後一百年內估計死亡人數達五億。
小pox的歷史表明,該疾病在人類中出現的早期證據可追溯至公元前1500年,當時在埃及的木乃伊中發現了與小pox相似的跡象。它在歷史上經常發生爆發,並且是美洲印第安人死亡的幾種由哥倫布大交換帶來的疾病之一。18世紀的歐洲,預計每年有400,000人死於小pox,並且據估計,三分之一的失明病例皆由小pox引起。
最後已知的小pox致死病例發生在1978年英國,也揭示了這種疾病當時仍然存在的潛在危險。
小pox有兩種形式:變異型和輕型。變異型小pox是更常見的形式,伴隨著更嚴重的皮疹和更高的發燒。輕型小pox則通常病例較少且死亡率低於1%。在疫苗接種者中,無皮疹型小pox的病例也偶有出現,並且只有通過抗體檢測或病毒培養才能確認。小pox的症狀初期與其他仍然存在的病毒性疾病相似,會出現至少38.3°C的發燒、肌肉疼痛、全身不適和疲勞感。在經歷2至4天的早期前驅症狀後,約在12至15天,首先出現小紅點損傷。
隨著病情的加重,通常這些損傷在24至48小時內會擴散並形成皮膚上的皮疹。此時,變異型小pox的死亡率可達約30%,而惡性型(平滑型)和出血型小pox死亡率極高。
小pox在18世紀導致的年均死亡人數可達400,000,而此疾病的影響是長期深遠的,存活者常常留下嚴重的疤痕。
就其原因而言,小pox是由變異病毒感染引起的,這種病毒只感染人類,雖然在實驗室環境中也可感染一些靈長類動物。小pox的進化歷史尚不明確,但根據現有的考古學和歷史記錄,大約在6萬至1.6萬年前的一種非洲陸生囓齒動物病毒可能演變為小pox病毒。根據不同的數據記錄,小pox病毒在18和19世紀才開始多樣化。
199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展開了消除小pox的專項計畫,這導致了該病的全球根除。
隨著小pox的消失,現在的科學界仍然對這種古老疾病持有高度關注,尤其是美國和俄羅斯仍保留著變異病毒的實驗室樣本,這引發了對其安全性的辯論。
對於這種古老而致命的疾病,我們不禁要問:面對可能的病毒復發,我們應該如何確保未來不再有小pox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