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界中,自然選擇是進化的核心機制,而在數學中的優化領域,CMA-ES(協方差矩陣適應進化策略)逐漸成為了一種重要的數值優化策略。CMA-ES是一種無需導數的隨機優化方法,專門用來解決非線性與非凸的連續優化問題。
它的運作原理類似於自然選擇的過程:透過變異和選擇不斷生成適應性更強的解。
CMA-ES使用的基本算法原則是借鑒生物界中性選擇的機制。每一代中,通過變異(重新組合與突變)生成新的候選解,並依據其適用性(或目標函數值)進行選擇。每一代中,成功的候選解會被保留下來,形成下一代的父代。這樣的演進過程,有助於在潛在解空間中尋找隱藏的最優解。
CMA-ES不僅能快速適應未來的解,還能學習到目標函數的特徵,幫助解決困難的優化問題。
在CMA-ES中,候選解的生成是基於多變量正態分佈,而協方差矩陣則用於描述解之間的相依性。這一點使得CMA-ES在處理複雜的優化問題時,具有了優越的靈活性,尤其是在面對糟糕的條件下(例如局部最優解)時。
CMA-ES主要針對參數適應的兩個原則就是最大似然原則與演化路徑的利用。首先,通過調整分佈的均值和協方差矩陣來增加成功候選解出現的可能性。
這些更新過程可以被視為一種自然梯度下降,使得演化過程中的解更具適應性。
此外,CMA-ES還利用「演化路徑」來捕捉近期變化趨勢。如果相鄰步驟的方向相似,則該路徑將會變得較長。這樣的長度變化能幫助演算法控制步長,進而有效避免過早收斂問題。
在操作過程中,CMA-ES執行的一般流程包括三個主要部分:新解的采樣、根據適用性對采樣結果進行重新排列、根據重新排序的樣本更新內部狀態變數。在每與策略的迭代中,根據適用性選取最佳候選解並進行一系列的更新,保證演算法能夠朝著最優解的方向發展。
通過這種類似於自然選擇的過程,CMA-ES能夠不斷改進並滿足各種優化需求。
CMA-ES的優勢在於能夠應對各種複雜的目標函數,尤其是當這些函數存在不規則性或缺乏結構時,傳統的優化算法往往無法有效應對,而CMA-ES能在更廣泛的解空間中尋找潛在的解。
這一過程中的每一輪演化,不僅是對解的優化,更是一種對演化策略的調整,使得解決方案逐步向真實的最優解靠攏。
隨著計算能力的提升和開源軟體的普及,CMA-ES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從機器學習到自動控制等領域均能看到它的身影。這種靈活且強大的演化策略,為我們提供了更為人性化的優化手段。
究竟在解決複雜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還能從自然界中學習到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