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線通信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輸陣列天線(Transmitarray Antenna)作為一種新興的天線技術,潛藏著巨大的應用潛力。它不僅能提供高度集中的電磁波束,同時還具備了低損耗的特性,這使得其在未來的通信系統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位置。
傳輸陣列天線是一種相位變換表面結構,能夠將電磁波從發射天線聚焦成高增益的束流。
傳輸陣列由一系列單元格組成,這些單元格放置在源天線上方。透過在不同的單元格上應用相位差,傳輸陣列能夠集聚來自發射天線的波前。這種薄型結構可以取代傳統的介質透鏡,擴大了其在不同應用中的靈活性。
設計傳輸陣列天線時,F/D
比率是其核心參數,這關乎到天線的有效孔徑效率,其中 F
為焦距,而 D
則為天線的直徑。高效的照明效率依賴於供電天線的投影面積。
在傳輸陣列設計中,插入損耗的最小化是優化天線性能的關鍵。
傳輸陣列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固定型與可重構型。固定型傳輸陣列的單元格在結構表面上物理調整,以達到所需的相位和幅度分佈,這使得其只具備單一的聚焦方向。
一般而言,固定型傳輸陣列在設計上簡單,能夠達到高開口效率。透過精確加工的雙分環槽單元,能夠在斜入射角度下實現高達55%的開口效率。一些特定的固定式設計,例如針對57至66 GHz頻段的開關波束傳輸陣列,使用了幾種不同類型的單元格,以增強其性能。
對於固定型傳輸陣列,高精度的設計能夠大幅降低插入損耗。
可重構型傳輸陣列的特點在於能夠電子控制相位調整,實現波束控制。這種設計的靈活性使其可以按需調整焦點方向,是未來智能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可重構設計能提供更多的應用場景,但也帶來了組件成本的增加以及設計複雜度的提升。
透過使用PIN二極管,可重構型傳輸陣列能以低於1 dB的插入損耗實現快速的相位重構。
透過將傳輸陣列天線與其他天線技術結合,未來的系統可以有效提升傳輸效率和穩定性。例如,結合了相控陣列天線的透視設計,就展現了更佳的直接ivity和更小的形狀,這使得其在各個領域中,特別是在無線通信和雷達系統中都能廣泛應用。
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傳輸陣列天線的應用潛力正在快速增長。這種創新的天線設計不僅提升了波束聚焦能力,也有助於減少能源損耗及提高系統性能。最終,未來的通信系統究竟會如何整合這一技術,並帶來哪些變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