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語是一種語言,它的特點是與其他語言之間沒有明顯的語系關係。這類語言的實例包括歐洲的巴斯克語、亞洲的愛努語、非洲的桑達韋語、北美的海達語和祖尼語、南美的卡諾埃語、澳大利亞的提維語以及巴基斯坦的巴魯沙基語等。目前全球孤立語的具體數量尚不清楚,原因是對於某些語言的數據仍然不足。這一現象引發了語言學家對孤立語如何與其他語言重新分類的思考。
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孤立語可能是某個大型語言系統的最後成員,這些語言在過去可能有親屬,而這些語言隨著時間的推移消失,未能得到文獻記錄,最終留下孤立的語言。
以西伯利亞中部的克特語為例,這種語言屬於更廣泛的葉尼塞語系。若其在最近的歷史中未能與現已滅絕的相近語言(如尤赫語和科特語)接觸,則克特語可能會被錯誤地分類為孤立語。另一種解釋是,孤立語因源自於相對孤立環境而獨立產生,與其他語言無共同起源,這種現象多見於手語,尤其是例如尼加拉瓜手語的案例,它是在多位聋人小孩的交流中自發形成的全新語言。
每一種孤立語事實上都可以被視為一個獨立的語言家族,問題在於如何評估和分類這些語言之間的基因關係。
在語言學上,基因關係指的是兩個不同語言源自於共同的祖先語言,這就是語言家族的定義。無論是英語與其他印歐語言的關係,還是普通話與其他漢藏語言的關係,都是如此。當我們看到某些語言,如日本語和喬治亞語,隨著研究的深入而逐步被歸入小型的語言家族時,這一過程顯示了語言的再分類有多麼偶然及稍縱即逝。
對於古語言,語言學家則需要格外謹慎。雖然蘇美語和伊朗語因為有足夠的文獻資料確定其為孤立語,但大多數古語言的文獻保存不全,這使得判斷其語系分類變得更加複雜。例如,衡量語言是否為孤立語與是否未分類語言之間有著微妙的界線,但在許多情況下,它們的區分並不明顯。
在這種情況下,某些語言可能會被認為是孤立語,但隨著資料的補充,最終會被認定為某種語言家族的一部分,例如北澳大利亞的亞尼瓦語。
隨著語言學獲得更多的研究資源,許多原本被認為是孤立語的語言,可能會在未來被重新分類為存在明確起源的語言家族。例如,日語和琉球語的關係,以及韓語與其同族的韓樣語等,都顯示了這一重新分類的潛力。
至於手語,許多手語在沒有任何祖先語言的情況下獨立出現,這使得它們被視為孤立語。尼加拉瓜手語的例子尤為著名,這一語言的形成過程被廣泛記錄,成為學術界的研究焦點。類似的例子還有坦尚尼亞的幾種手語以及印尼巴厘島的卡塔克羅克手語。
當這些語言社區的聋人家庭未借用來自其他社區的手語時,這些手語便顯得更具獨立性和孤立性。
然而,語言的分類並不是一條直線:在某些情況下,語言學家未必能達成共識。某些語言可能因缺乏評估依據而被稱為未分類語言,而不是孤立語。這樣的情況在許多語言的考察過程中普遍存在,導致多數斷言的時候充滿了不確定性。
自從語言學界對孤立語和語言間關係的認識逐步深入以來,社會對這些被認為孤立的語言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多樣化的詮釋。然而,在這個關鍵的學術領域仍然存在許多未解之謎,這也提醒我們: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是否能重新界定許多被孤立語所包圍的語言群體的真正身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