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運動者在進行高強度訓練後,經常會感到肌肉酸痛。這種酸痛的來源被認為是運動過程中產生的乳酸,導致了“乳酸假說”的流行,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這一觀點正受到質疑。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乳酸的作用及其與肌肉酸痛的關係,並重新思考運動後的回復過程。
乳酸在運動過程中是一種正常的代謝產物,然而並不是肌肉酸痛的唯一原因。
乳酸在無氧環境中生成,當人體在進行劇烈運動時,肌肉細胞會消耗大量氧氣,從而轉而進行無氧代謝。此過程中,葡萄糖被轉化為乳酸,並迅速釋放出能量。這種反應是保證運動持續進行的關鍵,特別是在短期高強度活動中。
運動後,乳酸會被迅速清除,並不會長時間留在肌肉中,因此其對於肌肉酸痛的直接作用值得懷疑。
肌肉酸痛的真正原因可能與運動後的微小損傷有關。當進行重訓或激烈運動時,肌肉纖維會出現微小的損傷,這導致了炎症反應,進而產生酸痛感。研究表明,這種延遲性肌肉酸痛(DOMS)通常在運動後24至48小時出現,與乳酸的生成時間不同。
乳酸在運動後會迅速被代謝,並不會引起持續的酸痛,而是微損傷引起的。
過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乳酸的代謝及其對運動表現的影響。然而,最近的研究開始重視其他可能的原因。例如,201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肌肉在進行高強度運動時,其內部電解質的變化更有可能導致肌肉的撕裂和肌肉酸痛的出現。高強度運動導致的缺氧狀態下,肌肉中的鉀離子濃度會降低,這直接影響肌肉的收縮功能,從而引發疼痛。
在認識到乳酸不是肌肉酸痛的唯一罪魁禍首後,運動員可以採取多種恢復策略來減輕不適。這些策略包括增加運動強度的漸進性、確保充分的補水、進行主動拉伸和低強度的運動,以及採用冷熱交替的浸泡法。這些方法不僅能幫助肌肉更快恢復,也能減少炎症及不適感。
改善恢復的策略應著眼於減少肌肉損傷及促進血液循環,而不僅僅是解決乳酸問題。
從研究中我們發現,乳酸的生成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然而,它並不是肌肉酸痛的根本原因。肌肉在運動中產生微小撕裂和炎症反應,才是造成疼痛的不二法門。對於運動後的恢復,了解這一點將使運動者能作出更明智的選擇,提高運動的效果和享受。在未來的訓練中,是否應該進一步檢視我們對肌肉酸痛的理解與處理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