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陰莖大小因多種衡量標準而異,包括在松弛狀態和勃起狀態下的長度和圍度。除了人類陰莖的自然變異以外,還有一些因素會導致特定男性陰莖大小的微小變化,例如性興奮的程度、一天中的時間、環境溫度、焦慮程度、體力活動以及性行為的頻率。與其他類人猿相比,包括大型動物如大猩猩,人類的陰莖在絕對值和相對於身體其他部位的比例上都是最粗的。
人類陰莖的生長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嬰兒期到五歲之間,第二階段是在青春期開始約一年後,大約在17歲時達到最高峰。根據2015年的一項系統性評估,涵蓋20項研究、共15,521名男性,這些研究的測量由健康專業人士而非自我測量進行,得出的結論是,在勃起狀態下的人類陰莖平均長度為13.12厘米(5.17英寸),其圍度則為11.66厘米(4.59英寸)。
研究表明,陰莖的鬆弛長度有時可能無法準確預測勃起的長度,而經醫學人員測量的成人陰莖異常小,但其形狀正常的情況被稱為微陰莖。
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像是內分泌干擾物的存在,對陰莖的生長有一定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雖然不同的研究結果略有不同,但人類陰莖的平均勃起長度一般在5到6英寸(13到15厘米)的範圍內。雖然陰莖的長度和圍度會因人而異,但一個規律是,陰莖的鬆弛長度和完全勃起的長度之間可能存在顯著的差異。
陰莖和陰囊會因為冷卻、焦慮或運動而不自主收縮,這種鬆弛狀態下的陰莖大小縮小被暱稱為“縮水”。這一現象在騎自行車或使用健身器材時尤為明顯,臀部對會陰的壓力及運動時的強迫性動作會導致陰莖和陰囊的不自主收縮。此外,患有硬鬆弛綜合症或其他盆底疾病的人也可能在短期間內出現異常的小陰莖。
根據2015年的研究發現,勃起的陰莖長度和圍度的測量均顯示出朝向相近的結果,平均勃起圍度為11.66厘米(4.59英寸)。
生化方面來看,雄性激素如睪固酮是影響陰莖生長的重要因素,在青春期期間對陰莖的拉長和擴大有著重要作用。然而在青春期後,睪固酮的補充對陰莖大小並無影響。生長激素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1(IGF-1)等荷爾蒙的缺乏,尤其在發育的關鍵階段,可能導致微陰莖的發生。
關於遺傳學,某些基因,如Hox基因,可能在調控陰莖大小中發揮一定作用。特別是AR基因以及Y染色體上的SRY基因可能對陰莖的生長有影響。而在普通疾病過程中,某些遺傳突變可能會導致陰莖的發育遲緩或異常。
然而,關於性伴侶對陰莖大小的偏好,研究發現,許多女性對陰莖的大小並不過於在意。根據一項調查,超過71%的女性認為男性過於強調陰莖的大小和形狀。對於一些女性而言,她們對寬度的偏好甚至超過了對長度的關注。
最後,調查結果表明,當談及陰莖大小時,大多數男性可能對其伴侶的陰莖大小有著不準確的認知。視覺印象和感覺實則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一個過長的陰莖若不恰當使用,可能會引發疼痛等問題。
在這些複雜因素的交織下,陰莖的大小問題成為多維度的探討主題,這究竟會影響我們對性的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