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亞馬遜雨林曾經是地球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之一,但隨著不斷的砍伐及環境變遷,它正逐漸成為碳排放的主要來源,這對全球氣候造成深遠的影響。據資料顯示,自1970年以來,超過70萬平方公里的亞馬遜雨林已經被破壞,這個數字相當於瑞士的面積。
在2001年,亞馬遜雨林的面積為約540萬平方公里,這僅占其原始面積的87%。
在過去二十年中,亞馬遜地區的砍伐面積達到30萬平方公里,這樣的速度不僅危害生態,還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預計每年的經濟損失可達3170億美元。這些損失與砍伐所生產的商品相比約高出七倍。
亞馬遜的砍伐問題不僅限於近年來,早在16世紀時,巴西的亞特蘭大森林已因不斷的城市發展和農業生產受到破壞。阿根廷現任總統若昂·古阿特的構想是通過理性開發使亞馬遜成為人類文明歷史的一部分。
他曾宣稱:“亞馬遜,將不再僅是世界上的一個簡單篇章。”
然而,進入1960年代後,因為農民進入雨林開墾農地,亞馬遜生態系統開始遭受重大損失。這些農民采用「火燒農耕」的方法,儘管初期能獲得丰收,但隨著土壤品質下降,農民不得不轉向砍伐更多的林地以維持生計。
對於導致亞馬遜砍伐的原因,經濟增長模式是一大關鍵因素。基於大宗商品的出口,巴西的土地積累行為成為一個主要的推動力,其中牛隻放牧、礦業以及大豆生產皆是推動亞馬遜砍伐的罪魁禍首。
據報導,70%的被砍伐土地用作牲畜放牧。
除了小型農民和大型土地擁有者之間的矛盾外,巴西政府大量扶持農業,這催生了許多基礎設施的建設。然而,這些基礎設施也導致了更大範圍內的森林砍伐。重要的公路建設,例如特拉斯-亞馬遜公路的開通,吸引了大批內地移民,進而造成大規模的生態破壞。
巴西是全球第二大大豆生產國,這一產業為農民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但也同樣推動了林地的劈砍。業內專家指出,適合農作的土壤在被清理後僅能維持幾年的生產力,最終仍需再次進行砍伐。
雖然巴西的合法伐木活動有相對控制,但非法伐木問題依然嚴重。估計有多達80%的伐木屬於非法行為,而這些活動對環境帶來更大壓力。
氣候變遷加劇了火災的發生,特別是在潘塔納爾地區。專家預測,亞馬遜面臨的氣候挑戰如果不立即改善,可能使整個生態系統出現無法逆轉的崩潰。
在全球日益關注氣候與生物多樣性的背景下,巴西政府與環保人士的對話仍顯得至關重要。儘管過去某些政策已經使得砍伐有所減少,但隨著經濟發展需求的提升,亞馬遜的未來仍然充滿挑戰。
科學家們警告,若亞馬遜的森林砍伐達到20%至25%,將可能觸發生態系統的崩潰。
在這樣的情勢下,巴西是否能夠找到平衡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道路,以保護亞馬遜這片神秘的森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