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大麻的個人使用是非法的,但卻是最受歡迎的非法毒品之一。雖然法國有限的幾種類型大麻衍生產品被允許用於醫療用途,但其歷史卻相當豐富,與文學及文化的交織也極為迷人。
回溯到拿破崙·波拿巴於1798年入侵埃及時,因為埃及是伊斯蘭國家,酒精無法獲得,波拿巴的部隊決定嘗試哈希什,發現其風味後大受歡迎。結果,即便在1800年10月禁止哈希什的令狀頒布後,所有的士兵仍然繼續使用它。當兵士們返回法國後,意外地將哈希什帶回,這也開啟了該物質在法國的流行。
在19世紀中葉,法國精神病學家雅克-約瑟夫·莫羅(Jacques-Joseph Moreau)深入研究哈希什,並於1845年出版了著作《哈希什與精神疾病》。這段時期,哈希什在一些歐洲文學圈內受到熱烈歡迎,尤其是巴黎的「哈希會」(Club des Hashischins),這是一個專門飲用哈希什及其它毒品的俱樂部,成員包括了著名的作家如杜美(Alexandre Dumas)、雨果(Victor Hugo)以及波德萊爾(Charles Baudelaire)。
波德萊爾在1860年的書作《人造天堂》(Les paradis artificiels)中,對於在鴉片和哈希什影響下的狀態進行了深入探索。
根據法國的法律,擁有及使用大麻屬於犯罪,並受到1970年法律的約束,該法律旨在遏制毒品濫用。儘管如此,法國在1999年開始提供某些醫療用途的大麻衍生產品的臨時使用授權。隨著新的立法於2013年實施,某些大麻衍生物可以用於醫療產品的製造,但必須持有醫生處方。
隨著社會對大麻使用看法的改變,2018年法國政府對草藥及毒品的處罰措施發生了變化。擁有大麻的罰款由起初的逮捕與審判改為200歐元罰款。雖然現任總統馬克龍在任期內排除了大麻合法化的可能,社會上對於大麻合法化的討論卻逐漸增多。
根據2019年的報告,法國的消費者在歐洲的排名中名列前茅,尤其是在15至34歲的年齡段。
根據近年來的調查,大約55%的法國人反對大麻的去刑事化,而有近一半的人支持醫療用途的合法化。這顯然顯示了法國社會對於大麻合法化的兩極化與矛盾心態。
總而言之,法國的文學界對於大麻的興趣,從波拿巴的軍隊到文學巨匠的哈希會,無不顯示出一種對於禁忌與解放的追求。在當前社會的藥物政策及文化背景下,是否有可能再度見證文學與大麻之間的密切聯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