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後世紀的末世背景下,電影《What Still Remains》深入探討了信仰與人性之間的複雜關係。這是一部由喬許·門多薩(Josh Mendoza)撰寫和指導的驚悚片,故事圍繞年輕女子安娜展開,她因疫情失去了家人,意外地踏入了一個充滿神秘的宗教社群。這部影片遞交的不僅僅是生存的故事,還是對信仰及其影響的一項深刻反思。
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場病毒大流行,使人類變得暴戾和獸化。二十五年後,安娜和她的兄弟大衛在一座廢墟中掠奪生存。
在逃避一名破碎倖存者的過程中,大衛不幸扭傷了腳踝。安娜被迫選擇離開他,並向母親撒謊,說大衛會很快回來。然而,當她第二天醒來時,卻發現母親已經去世。此時,她遇到了彼得,一名來自鄰近宗教社群的男子。彼得了解到安娜的信仰背景後,邀請她加入他的社區。安娜起初拒絕,但最終出於母親的最後心願而陪伴彼得。
安娜發現自己必須接受洗禮,這讓她感到不安,因為這似乎不只是形式上的儀式。
在宗教社群中,安娜經歷了一系列的道德考驗。社群的其他女性將洗禮視為一種婚姻儀式,這使安娜感到更為不安。當彼得試圖強迫她接受其「神的旨意」時,安娜的內心開始掙扎。這部影片將信仰、道德,以及個人在絕境中的抉擇之間的碰撞演繹得淋漓盡致。
在面對外部威脅時,安娜與彼得的關係變得愈加緊張,最終導致一場悲劇。
影片中,安娜最終發現自己必須面對的,不僅是外界的危險,更是彼得的暴力與控制慾。當她逃離宗教社群時,卻意外重逢了她的兄弟大衛,兩人之間的選擇與價值觀的對立使故事愈發激烈。大衛被「狂人」教徒所影響,最終選擇留在其身邊,而安娜則將其視為道德的背叛。
作曲家喬納森·比爾(Jonathan Beard)運用弦樂增強了影片的主題。
影片中使用的音樂不僅強調角色的性格與情感,還突出了宗教社群與「狂人」之間的道德對立。安娜的主題旋律用柔和的弦樂來強調她的道德抉擇與堅毅,而宗教社群的音樂則採用更醜陋的樂器來揭示其道德的模糊性。
根據爛番茄的報導,影片獲得了90%的好評,並被認為是對於後末世題材的一次成功探索。
雖然影片在敘事上有些緩慢,但觀眾仍能感受到強烈的張力與震撼。評論家指出,影片以安娜的選擇為核心,深入探討「人性」與「道德」的模糊地帶,並提醒觀眾即便在絕境中,人類仍然擁有選擇的權利。
安娜的旅程提醒我們,在最黑暗的時刻,信仰與道德的掙扎將如何塑造我們的命運。
在《What Still Remains》中,安娜不僅是一位生存者,更是一位在極端情境中探討信仰選擇的象徵。該影片要求觀眾反思,當面對生存與道德的困境時,究竟是信仰指導人們的選擇,還是人性的黑暗面占據了上風?這令我們不禁思考,究竟在末世的狀態下,信仰真的能指引我們找到希望嗎?